关于通经的诗词(884首)

121 《重经西涯》 明·李东阳

缺岸危桥断复行,野人相见不通名。
辘轳声里田田水,杨柳枝头树树莺。
看竹东林无旧主,买山南国有新盟。
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烟已满城。

122 《送芸老通判》 宋·孔武仲

御史连章乞此行,制书优遣副专城。
京者岂乏翱翔处,忠义先期去就明。
祖帐杯槃留晚色,关山草木动秋声。
西州莫作经年计,早晚君王召贾生。

123 《去八月同张文饶考试始遂言集执经问道至今不》 宋·晁公溯

通变莫如易,韦编存至今。
如传仲尼手,尽见伏羲心。
此去被清问,岂惟蒙赏音。
要通天下志,观象得惟深。

124 《呈章通判》 宋·陈宓

蚤岁曾从诸老游,温恭儒雅更风流。
闽中善政皆堪纪,身外虚名底用求。
满榼载春行乐处,长途未暑候如秋。
经年每恨过从少,况是难为两月留。

125 《赠医士清溪居士丘通甫》 宋·方回

乃翁挟艺专淮乡,使死者生危不亡。
远如扁鹊师长桑,又如近世庞安常。
所交者谁龙虎骧,真李临淮郭汾阳。
军门出入一药囊,精兵十万无金疮。

126 《读金刚经》 宋·郭印

智慧比金刚,能碎诸烦恼。
良哉须菩提,为众非草草。
再三立问端,一起复一倒。
要以撼瞿昙,俾之摅怀抱。

127 《读圆觉经》 宋·郭印

万法归一心,一心何所寄。
灵光自巍巍,无物不具备。
如来既先觉,要警众生寐。
倒说纵横说,莫非明此事。

128 《读楞严经》 宋·郭印

学道证声闻,习气犹未断。
百生恩爱情,会遇终恼乱。
阿难佛宠弟,亦遭淫女难。
神咒摄来归,宿业坚冰泮。

129 《瑞岩行者写华严经求僧》 宋·释宝昙

荷屋老子僧中龙,平生眼里无诸公。
莫年愈觉气深稳,木寒霜净天无风。
朅来精进复精进,焚香却扫大圆镜。
数十万偈堆如山,从头一唱一加敬。

130 《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 宋·释印肃

钦闻如是经,遍吉示知音。
天上及地下,尽属法王心。

131 《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 宋·释印肃

江上数峰青,露出卷心经。
明明没个字,向道祗如今。

132 《题经楼语》 宋·释印肃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
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

133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贤菩萨章》 宋·释正觉

侬家活计本天然,刹刹尘尘见普贤。
犀角一星蟾影透,神珠九曲蚁丝穿。
觉非渐次亡棱缝,幻自消鎔得混圆。
妙应通身无向背,古菱花不染媸妍。

134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文殊师利菩》 宋·释正觉

曼殊大士振真风,智洗无明去夙蒙。
眼翳才消华自灭,灵光独照妄还鎔。
木人步转初归位,玉女机回却借功。
纲领提持看手段,门门变态是神通。

135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大光明藏》 宋·释正觉

衲僧拨转铁牛机,默耀灵通底是谁。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韶阳佛法嫌饶舌,鲁祖家风解惜眉。
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136 《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宋·苏颂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137 《解秩西还夕次葛驿二通判与签判学士留府诸君》 宋·苏颂

远行车马出西城,风义相高一府倾。
留幕经年叨主诺,邮亭终夕困飞觥。
人烟数舍将归路,霜月三冬怆别情。
政拙自惭无惠爱,尚凭河润慰群氓。

138 《寄罗浮杨天经居士》 宋·薛嵎

罗浮峰对海坛峰,只隔长江半里风。
君向西方了生死,我於易象悟穷通。
数声清梵空林下,一幅渔罾落照中。
各各闭门无俯仰,不相同处偶相同。

139 《陪通守李丈出郊》 宋·喻良能

出郭旌旗及晓晴,朔风凛凛水泠泠。
堵墙野老瞻泥轼,冠剑长松拂屏星。
破腊梅花强半白,先春草色未多青。
经行肯为游观美,王事驰驱不敢宁。

140 《送周可大守通州》 宋·袁说友

丈夫忧国如忧身,疴痒疾痛均伤生。
胸中百药寒凉明,有疾一试真权衡。
我观周郎真豪英,落落磊磊通而清。
少年志欲天不平,夜光无因匹夫惊。

* 关于通经的诗词 描写通经的诗词 带有通经的诗词 包含通经的古诗词(88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