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行端的诗词(485首)

81 《水调歌头(和海盐尉范行之)》 宋·朱敦儒

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
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
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结友漾轻舟。
记得蓬莱路,端是旧曾游。

爱国励志

82 《踏莎行》 宋·蔡伸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
残英满地无人扫。
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
凭阑满目唯芳草。
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83 《西江月(韩亨道席上次方孚若韵)》 宋·郭应祥

送我匆匆行色,赖君衮衮名章。
德星今夜聚清湘。
岂羡瀛洲方丈。
宾醉须教主醉,更长不怕杯长。
凤鸣端合在朝阳。
飞诏来从天上。

84 《长歌行》 南北朝·谢灵运

倐烁夕星流。
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
泫泫岂暂安。

85 《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 元·马熙

买陂塘旋栽杨柳,平堤检校公务。
近来不用新沙筑,屐齿要深苔雨。
兰艺渚。
植桂树团团,宛在池中屿。

86 《应符读韩评论以龊诗教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 宋·孙应符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难则非所敛。
愚生乃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87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宋·汪应辰

道大光今古,功成付圣明。
超然群物表,但见四时行。

88 《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 宋·卫泾

双人翠艾垂朱户,三角琼糜护箬衣。
闻道内家行乐秘,先将节物奉重闱。

89 《过太平州拜李端叔遗像》 宋·折彦质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90 《赠延福端老二首》 宋·辛弃疾

飘然瓶锡信行藏,偶驻姜峰古道场。
欲识高人用心处,白云堂下一罏香。

91 《送襄阳郑帅唐老》 宋·陆游

郑侯骨相非复常,伏犀贯额面正方。
声名赫奕勤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全落笔中书堂。
畿西谋帅国大事,当宁久弄黄金章。

92 《次韵和端式见赠》 宋·梅尧臣

不为阮步兵,发咏怨朝阳。
不学屈大夫,行吟思搴芳。
其雨岂无时,细佩空自香。
吾道不苟合,我怀固有常。
江南一亩宅,近在句溪旁。
仕宦且如此,梦寐安敢忘。
以子谕言多,重歌木桃章。

93 《冯氏道中早行》 宋·文同

畏暑事晨役,高原动征羁。
遥遥历广博,浩浩长风吹。
疏星才出没,河汉西南垂。
林端启明上,飞光发丹曦。

94 《严陵道上杂咏七首》 宋·洪咨夔

高高下下客行路,整整斜斜人住家。
端的今年蚕较晚,石榴花下响缫车。

95 《赠延福端老二绝》 宋·黄公度

飘然瓶锡信行藏,偶驻姜峰古道场。
欲识高人用心处,白云堂下一炉香。

96 《舟行湘阴道中雪作》 宋·张栻

岁晚归来风雪里,有怀端复为谁开。
江清沙白湘阴路,却似当年访戴回。

97 《元日访丁端叔安抚二首》 宋·陈造

几夜徒劳梦帝宸,行赀已橐更逡巡。
北山只合追逋客,南道于今欠主人。
表表德名当世重,堂堂公议有时申。
繼今重策冲霄足,鹗表胡宁后隐沦。

98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宋·李弥逊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夸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寄语能诗何不部,笔端应许见云烟。

99 《将至徽川道中花》 宋·李弥逊

平生爱山老山间,行山怕尽去复还。
兹游深入众山囿,一日看尽平生山。
颇闻黄山最奇秀,紫翠六六堆孱颜。
端如啖蔗及佳境,快意不复嘲天悭。
我生目力固有限,应接不暇愁跻攀。
要令你次洞表里,扫尽礧块罗烟鬟。

100 《后迎驾行》 宋·邓肃

挥鞭冲晓露,归鞍载夕阳。
一日复一日,不见御袍黄。
左衽须文绣,毡车奉珪璋。
作意礼乐盛,而乃访毛嫱。

* 关于道行端的诗词 描写道行端的诗词 带有道行端的诗词 包含道行端的古诗词(4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