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里巷的诗词(550首)

121 《临江萧氏家宝堂》 宋·苏辙

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
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
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
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122 《临江萧氏家宝堂》 宋·苏辙

迥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
竹简多於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
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
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123 《燕贡士》 宋·苏辙

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124 《罢提举太平宫欲还居颍川》 宋·苏辙

避世山林中,衣草食芋栗。
奈何处朝市,日耗太仓积。
中心久自笑,公议肯相释。
终然幸宽政,尚许存寄秩。

125 《新井》 宋·魏野

林间凿井新,里巷汲来频。
及见羸瓶者,翻思抱瓮人。
乍尝牙觉冷,试煮茗尤珍。
从此前溪水,潜轻似不仁。

126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宋·杨亿

睦族衣无主,传家鼎有铭。
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
北海樽常满,西山药不灵。
肯堂归棣萼,含笑入泉扃。

127 《上元漫兴》 宋·李吕

天上元宵放月明,张灯何苦浪经营。
一毬积日方呈巧,千片轻绡仅凑成。
里巷禽呼倾坐去。
街衢蚁聚侧身行。
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

128 《自城南濠上步月之葆光》 宋·韩维

厌踏尘中路,远寻濠上行。
水声喧夜堑,月色满春城。
{街圭换土}{街圭换土}交游乐,依依里巷情。
优哉不知老,何暇慕轩缨。

129 《紫微舍人宋公爱子侄三人同日得第作诗以纪盛》 宋·强至

君王亲策集英年,始信常山子侄贤。
白昼相将金榜上,紫微三谢玉阶前。
衣冠近事尤为盛,阀阅清芬愈可传。
马跃春风归里巷,芦花争看一行鞭。

130 《紫微舍人宋公爱子侄三人同日得第作诗以纪盛》 宋·强至

君王赐第御灵和,兄弟同时捷隽科。
名占风雷三级遍,恩沾雨露一门多。
衣冠盛事喧金榜,里巷荣归缀玉珂。
他日凤池须接翼,侍中阴德有馀波。

131 《太硕人臧氏挽章二首》 宋·陈造

德风千祀蔼芳馨,生享修龄殁更荣。
早岁衣冠贤德耀,莫年门户寄升卿。
迹陈莫嗣登堂拜,匏系空驰执绋情。
里巷万人缌布会,一应如我泪河倾。

132 《简令由司理》 宋·陈师道

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空凿壁生。
幸有余光子何损,岂无邻好我先倾。
已知涉世蘧蘧梦,但欲求田俋俋耕。
贫病久甘从弃置,宁堪更类汝南评。

133 《再和》 宋·王灼

湘东三管竹金银,名胜均蒙品藻频。
里巷自怜为下士,门墙亦许托微身。
吹嘘短翮扶摇力,沾溉寒根造化仁。
堂扁特书烦大手,少偿孟母教迁邻。

134 《与曾侍郎》 宋·曹勋

里巷风和递晓驺,高轩见顾识英猷。
挥犀唾不闻乡语,对酒看花话旧游。
殊喜故家青玉案,方承大问翠云裘。
原持相业天钧上,箕颍重为第一流。

135 《代人上平江徐郎五首》 宋·曾协

双旌来自日华边,帝遣衔恩下九天。
膏泽已周家十万,道途不叹驿三千。
封疆旧占江湖阔,欢颂新从里巷传。
可是圣朝私此地,教将和气作丰年。

136 《归乡二首》 宋·姜特立

五十余年别故山,今朝底事挈家还。
老来报本思宗祖,不为豪夸里巷间。

137 《乙卯元宵多雨》 宋·姜特立

腊前雨势已翻盆,腊后淋淳到上元。
灯火不张蟾彩暗,笙箫有禁霤声喧。
麦田闻道水盈尺,里巷想应泥设门。
闷坐孤吟无好况,三杯冷落对黄昏。

138 《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 宋·楼钥

鼻祖家住江东边,推择为吏心静渊。
朝朝趋邑过圮上,时见暗碛光煜然。
平时奉佛心至谨,建立塔庙崇诸天。
试令便介识所在,退公始得来其前。

139 《挽刘学谕玗》 宋·廖行之

剑浦昔名族,湘川今世家。
簪缨方赫奕,里巷正光华。
岂意有余庆,翻成不足嗟。
哀哉天道远,福禄一何差。

140 《韩知府挽诗二首》 宋·虞俦

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
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
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
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

* 关于里巷的诗词 描写里巷的诗词 带有里巷的诗词 包含里巷的古诗词(55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