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渡风的诗词(310首)

21 《白沙渡(属剑州)》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22 《句》 唐·徐仲雅

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须。
(《闲居》)
平分造化双苞去,拆破春风两面开。
(《合欢牡丹》)

23 《晚渡咸阳》 明·马中锡

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表里山河犹往日,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24 《马头渡》 宋·董嗣杲

几回问渡野阴浓,趁早相呼舣短篷。
千里晚沈鸿翼信,片帆凉卸马头风。
官坊酒浊秋旗破,客店人荒晚釜空。
量取异乡愁几斛,只须倾泻锦囊中。

25 《送孙山长谒皮参政》 宋·许月卿

授銊天教锦故乡,公心泉石不旂常。
沙堤正自恐不免,野渡安能久退藏。
羡子白刘从绿野,顾予鸡犬愧旌阳。
衮衣会趁春风入,野服犹堪谒道傍。

26 《题郭熙雪晴松石平远图为张季野作是日同读杜》 宋·方回

书贵瘦硬少陵语,岂止评书端为诗。
五百年间会此意,画师汾阳老阿熙。
嵬诗琐画世一轨,肉腴骨弱精神痴。
明窗共读杜集竟,两幅雪霁叉横披。

27 《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三渡遂登五岭》 宋·方回

卧闻邻客晓先发,亦束寝衣辞旅榻。
急雨顿止风稍动,空山微凉路不滑。
溪流向西吾适东,舟渡者三更横纵。
人心最险天自易,左路欲穷须右通。

28 《题黄居寀秋山图》 唐·徐光溥

天与黄筌艺奇绝,笔精回感重瞳悦。
运思潜通造化工,挥毫定得神仙诀。
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

29 《代寿李参预雁湖先生五十韵》 宋·程公许

仙李蝉嫣系绪长,彤岩谱牒自曹王。
滔滔江汉流波漫,濯濯芝兰奕叶芳。
陵井已偕儒术显,异岩尤擅史才良。
榆枌倍借钧重,阀阅高腾万丈光。

30 《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余瘴多病意欲休官因》 宋·方回

汉代哀牢种,泸南大渡河。
其郡居善阐,有水号牂牁。
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

31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唐·戴叔伦

犬吠空山响,林深一径存。
隔云寻板屋,渡水到柴门。
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32 《松风》 宋·黎廷瑞

流水渡涧秋泠泠,怒涛拍天风雨惊。
鸾锵鹤唳翻青冥,龙吟虎啸愁太阴。
连山遍野流空明,飘飘音乐张洞庭。
弹璈鼓簧吹雪笙,拊石击磬作天钧。

33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唐·杜甫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
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34 《渡西陵十六韵》 唐·李绅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
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
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35 《菩萨蛮(霜天旅思)》 宋·赵长卿

霜风飒飒溪山碧。
寒波一望伤行色。
落日淡荒村。
人家半掩门。
孤舟移野渡。
古林栖鸦聚。
著雨晚风酸。
貂裘不奈寒。

宋词三百首豪放言志

36 《水龙吟(甲午寿尤制使)》 宋·李曾伯

几年野渡孤舟,萧然袖此经纶手。
归来廊庙,从容进退,祖风犹有。
小队环花,轻艘漕玉,暂临金斗。
把诗书帷幄,期年坐啸,尘不动、依依柳。

古诗三百首春天写景咏物写鸟

37 《夏珪风雪归庄图》 明·高启

江云粘波晚模糊,青山忽失如亡逋。
乾坤莹净冰作壶,春意散入千林枯。
野桥古渡行人无,清响瑟索鸣残芦。
江天万里一老夫,短蓑如蚁舟如凫。

38 《渡江云 庚戌腊月九日,与邾仲羲同往江阴·》 元·邵亨贞

,芭苇弥望,朔吹乍静,山气乍昏复明,起与仲羲登桥纵目,霜月遍野,情怀恍然,口占纪行,求仲羲印可朔风吹破帽,江空岁晚,客路正冰霜。
暮鸦归未了,指点旗亭,弭棹宿河梁。
荒烟乱草,试小立、目送斜阳。
寻旧游、恍然如梦,展转意难忘。

39 《晚渡江津》 唐·李百药

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
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
索索风叶下,离离早鸿度。
丘壑列夕阴,葭菼凝寒雾。
日落亭皋远,独此怀归慕。

40 《渡汉江(一作戴叔伦诗,题作江行)》 唐·丘为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
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
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忧国忧民

* 关于野渡风的诗词 描写野渡风的诗词 带有野渡风的诗词 包含野渡风的古诗词(3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