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老的诗词(405首)

121 《赠净土嵩长老》 宋·强至

林泉久安住,心境两无尘。
禅外牵馀想,诗中老此身。
虚怀延海众,雄辩服谈宾。
伟特如师少,相逢悟宿因。

122 《承天元长老弃本寺寄净慈以诗戏之》 宋·强至

城里丛林一唾捐,收身微笑寄湖边。
此生直欲看山老,不住真为出世贤。
野屐懒穿双露脚,云裘嫌重右披肩。
人间万事都无著,独与风骚有爱缘。

123 《施磨衲与惠因长老》 宋·曹勋

三韩山川悉汉地,其中佛法亦复然。
王子义天不思议,剪除须发作佛事。
东渡参问三乘法,无为分与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净人,有僧莅敬能摄受。

124 《示上封长老洪辩》 宋·胡寅

濯足潇湘湄,瘦藤拄衡岳。
寻山半吴楚,何意得雄邈。
青冥几石级,屐齿响荦硞。
低昂度翳郁,轩翥见披剥。

125 《示龙王长老法赞》 宋·胡寅

东峰峨龙头,西岭掉其尾。
蜿蜒藏爪鬣,云卧久未起。
谁凭象教力,挂腹千柱启。
重天飞铁凤,宝地按金指。

126 《示龙王长老法赞用旧韵先公佳城与寺相直》 宋·胡寅

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
已垂百世芳,何用东山起。
平和梦奠处,郁郁佳城启。
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

127 《送智京长老智京普融上足也》 宋·胡寅

人生如浮云,片片随所起。
值遇初偶然,解散亦俄尔。
识君湘水头,凝袂衡岳里。
十年去何住,新化五百里。

128 《虎长老修双峰》 宋·叶适

九州大麓标山经,早与天地同垂名。
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
穷皱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

129 《似法椿长老》 宋·陈著

山林有福足慈云,一耐中閒百废新。
诗榻话香来雅伴,斋钟声好撼禅邻。
红颜药力如平日,青眼梅花又小春。
欲赞法身安稳处,年年松竹长精神。

130 《似法椿长老还住净慈》 宋·陈著

寺后山,青巑屼,忽如憔悴忽又开容颜。
寺前滩,声潺湲,忽然枯涩忽又起波澜。

131 《桃源忆故人 五台月长老来点茶》 元·马钰

五台月老通三要。
便把三彭除剿。
运用三车皎皎。
般载三乘妙。
龙华三会心明晓。
顿觉三光并照。
个内三坛设醮。
自己三清了。

132 《夏日湖上寄太白长老》 宋·释智圆

风撼芙蕖入座香,水轩闲坐趣何长。
相怀不是人间景,隔岸归禽噪晚凉。

133 《寄南屏渭长老》 明·张羽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尘是青松。
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134 《恭州报恩长老宣公以四偈见别用韵为谢》 宋·晁公溯

大地八风初不动,老夫自驾铁船行。
莫忧船上不知晓,无有木鸡来报更。

135 《恭州报恩长老宣公以四偈见别用韵为谢》 宋·晁公溯

海头已白藏头黑,老去心情总不堪。
请唱德山歌一曲,却能打鼓似关南。

136 《次韵灵鹫清长老二首》 宋·方回

粗读书难尽信书,世谁鲠直但何谀。
平生湖海悲游子,晚岁乾坤老腐儒。
知己尚堪抬醉眼,从僧似欲剃吟须。
可当灵鹫兼三竺,日伴猿饥侣鹤臞。

137 《送宜长老住林泉》 宋·释慧远

脱珑掣辔换皮毛,水远山长道自高。
平澹家风随分展,割鸡时暂屈牛刀。

138 《东林日长老请赞》 宋·释师范

无德可崇,无善可从。
近之不吉,远之必凶。
傲慢释迦文,说甚临济宗。
谁知目视凌霄外,意在庐山五老峰。

139 《祥符喜长老请赞》 宋·释心月

三岩日暖径行地,双径风清宴坐时。
昔不少年今不老,如何描邈使人知。

140 《圆通师孙福长老请赞》 宋·释心月

虚空寥寥,吾之体也。
万象纭纭,吾之用也。
青山白云,吾之宾朋也。
山色溪声,吾之言论也。
作是说者,画师之所不能幻也。
夫画师所不能幻者,吾亦不知吾之为谁也。
故强名之,曰石豀老冻畐也。

* 关于长老的诗词 描写长老的诗词 带有长老的诗词 包含长老的古诗词(40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