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学的诗词(588首)

81 《送提刑李学士移使东路》 宋·陈师道

襟袖从前相向开,倡酬于此未多陪。
身更宠辱谈弥胜,路别东西意自哀。
隐几忘言终不近,白头青简两相催。
孰知衰老难为别,声问应须续续来。

82 《谷隐寺书事诗》 宋·李廌

云如戏我舒还卷,雨似欺人去复来。
学道忘忧从老至,持杯得意使颜开。
骊驹喜饱嘶犹恋,猘犬夸狞吠欲催。
三日山中果何有,赋诗满得锦囊回。

83 《招隐亭》 宋·王灼

层崖压西城,半空矗孤峭。
何人结斯宇,想见胸次妙。
丛林开蒙密,江山得枢要。
拂拂幽草香,啧啧群鸟叫。

84 《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居小饮晚登书台》 宋·王灼

微风度竹气,澹烟增树色。
控寻得佳境,滟滟一池碧。
藻荇纷纵横,鱼虾时跳掷。
同游好事者,喜我有此地僻。

85 《和李判院宿松隐见贻》 宋·曹勋

未论琢句比玄晖,余事犹思学退之。
数亩园荒松菊在,一生心有水云知。
时平岂暇寻三窟,事际何能出六奇。
幸有松篁隐幽筑,所欣鹤驭到时时。

86 《忠侍者自隐静来既归觅诗因述其意以赠之自可》 宋·吴芾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证此心归宿处。

87 《挽王隐君》 宋·李流谦

仁田义锄德其种,晚岁坐看苗幪幪。
先生一去不可识,但喜郎君实麟凤。
一线微言惊道丧,九鼎斯文赖君重。
圣门涛澜无畔岸,我尝操舟怯奔涌。

88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 宋·楼钥

皇上初更化,追锋语语温。
同看三老起,今叹一身存。
别久劳魂梦,人亡溅泪痕。
从兹归故隐,旧事与谁论。

89 《半隐诗》 宋·廖行之

远引未能忘世,端居且学灰心。
定自随时隐见,应非与俗浮湛。

90 《张隐君挽诗》 宋·魏了翁

触事无非学,非儒果误身。
体中识天地,笔底定君臣。
安乐堂前月,希夷枕上春。
是应家有子,不止活千人。

91 《同家德清侍尚书杨宝学山行先过上岩文书家谐》 宋·程公许

鹤书杳杏上岩云,锦里安车忽暮曛。
二际久当为世瑞,一夔留与护香芸。
中春涧壑晴如暝,亭午松萝气自薰。
倚槛欲歌招隐赋,客尘痼我不成文。

92 《撰先伯桂隐先生哀词》 宋·程公许

丹山之岩兮阻且深,丹山之云兮必其霖。
中有地质学兮静处,冠及峨兮瑶簪。
方辙兮坎滞,陶返辔兮穹林。
辛夷兮为屋,芷幄兮兰衾。

93 《山居七咏·中隐洞》 宋·方岳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
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94 《次韵徐宰斋宿学宫》 宋·方岳

孔堂雨宿盍儒簪,自与诸儒守诲箴。
白发一经流俗眼,青山千古圣贤心。
夜窗灯冷书如堵,春草坛荒杏满林。
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

95 《为徐进士天隐赋辟谷和吟》 宋·卫宗武

物盈宇宙皆有穷,一气先天常浩浩。
荣华富贵能几何,百岁光阴如电扫。
开闢由来莫几年,圣哲英雄骨俱槁。
勋名盖世文瑞时,岂若玄玄穷徼妙。

96 《送京学林申甫》 宋·姚勉

林飞倦翼已知不,小隐何妨且住山。
未始便为长往计,回头魏阙五云间。

97 《隐者》 宋·胡仲弓

种药满山巅,山衣木叶联。
有时持杖出,只到洞门前。
击石求鲜火,敲冰引滞泉。
深居聊避世,不为学神仙。

98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宋·何梦桂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

99 《访三桥步隐者》 宋·董嗣杲

翠竹苍松贴屋牢,屋前径狭长蓬蒿。
蒲团坐久侵肌薄,柏子焚来结气高。
山雨湿蜗腥薜荔,野烟蔽鹊损樱桃。
终期脱迹相从去,参取玄微学郑遨。

100 《满庭芳 於京兆府学正来彦中处觅墨》 元·王哲

毛颖归余,楮生从我,陶泓三事奇瑰。
陈玄不止,尚未得相陪。
日夜搜神定思,在何处、多隐文才。
谁堪访。

* 关于隐学的诗词 描写隐学的诗词 带有隐学的诗词 包含隐学的古诗词(58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