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露者的诗词(764首)

741 《秋夜感怀》 宋·释文珦

秋山夜无人,虫在草根泣。
明月照高林,虚窗风露入。
生年四十余,万事未有立。
东西岐路间,终岁常汲汲。

742 《容大师水陆升座说偈》 宋·释心月

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
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
苾蒭草碧枝枝秀,菡萏花红叶叶新。
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

743 《雪牛》 宋·释心月

露迥迥地趁不去,时复深村荒草行。
一色皮毛都换了,荷担须是者众生。

744 《偈颂三十首》 宋·释印肃

失却本来面目,个个日南长至。
先祖时节苦临,处处笙歌乐醉。
也参禅,亦详义,也贫穷,亦富贵。

745 《化无尽历》 宋·释印肃

化城立有谁知意,普雨调和润万机。
大根枝节全体露,何殊弥勒降生时。
石儿拍掌连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
试问灯笼谁解舞,知无我者快拈锤。

746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兀兀心传,了了忘缘。
叶零白露,云散青天。
玉毂兔推而洗开夜色,银笼鹤出而飞度寒烟。
借功明位,借伴入廛。
应无爽而理之平等,用不勤而道之自然。
相逢识者,便与开拳。

747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眼深眉长,口阔面黄。
秋月破夜色,古澗含秋光。
念萌自得出没像,功转不落偏正方。
拈起能来应机用,者回触处露堂堂。

748 《偈颂二十一首》 宋·释智愚

夫蛊者最灵通,不期而会,不约而同。
拶著崖崩石裂,抛出金圈栗蓬。
惊倒露柱,哧煞灯笼。
不知何处夫毒种,元来门里有虫。

749 《僧归越》 宋·释智愚

露激风抟岸草秋,揽衣可处上兰舟。
无方始是知方者,莫效支师泥沃洲。

750 《歌纪四明汪君信士》 宋·释重顯

古君子兮道诸己,道器用兮合天理。
同尘还若待时生,观象不知何处起。
荆丛丛袭莪丛丛,孝兮悌兮非沚中。
聚应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扬士风。

751 《寄四明使君沈祠部》 宋·释重顯

露冕民谣物物成,江山千里古风清。
曹溪客是无机者,日在深云听颂声。

752 《谢达善见惠碧桃古体》 宋·舒岳祥

碧桃有佳实,方春开白花。
花悦悦花者,实惠能诗家。
咏花不咏实,未解写叹嗟。
水苍充朝佩,天碧泻露华。

753 《稻花桑花》 宋·舒岳祥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
余花毕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
风露千万亩。

754 《琴旨》 宋·舒岳祥

重露洗丛菊。
长宇流哀鸿。
瞽月入九地,哑木号太空。
老翁中夜起,清坐寻丝桐。

755 《再和倒韵》 宋·苏颂

新植苍筤竹,欣欣若感知。
日阴纷展盖,风韵巧吹篪。
幸对人潇洒,兼依地坦夷。
二年官此者,一日可忘之。

756 《毗陵龚君以崇见投古风思致不风依韵答之》 宋·孙应时

驱车适古道,道古世已今。
翳翳逃空虚,幸有跫然音。
欢言指万里,握手再沈吟。
得地霜露繁,恐复江汉深。

757 《傅惟肖赞府假西游集作长篇送还奇甚次其韵》 宋·孙应时

醉乡不游游睡乡,眼花对案如迷藏。
梦踏秋草悲蛩螀,风松露菊三径荒。
忽然欠伸日在廊,悟此身世何荒唐。
故书弃掷尘满箱,鲁堂不复闻丝簧。

758 《闻刘行简给事休致作诗寄之》 宋·王洋

郡下一卷书,云自邮签来。
剥啄惊书眠,柴门手自开。
上有骊珠光,照耀分尘埃。
读之未尽行,喜焰生寒灰。

759 《枯柏》 宋·王洋

斋前两柏树,其大皆十围。
我初营屋时,正与两柏期。
其一傍北亭,其一近南篱。
相去十步间,当夏无炎曦。

760 《重阳》 宋·喻良能

一年秋节重阳浓,园林上下皆清风。
远山百里削寒玉,平湖十亩磨青铜。
亦好茂树蓊西北,露枝霜叶纷青红。
枝头寂寂少啼鸟,天外隐隐飞征鸿。

* 关于露者的诗词 描写露者的诗词 带有露者的诗词 包含露者的古诗词(76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