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旌的诗词(1514首)

741 《九歌 少司命》 先秦·屈原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
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
夫[4]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742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边塞战争

743 《游裴公亭》 宋·赵恒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744 《念奴娇 石头城》 清·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745 《念奴娇 周瑜宅》 清·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746 《道情》 清·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747 《题缙云山鼎池二首》 唐·徐凝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748 《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旌回外壝。
跸静郊门。
千乘按辔。
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
扫地唯尊。
揖让展礼。
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
风云相顾。
取法于天。
降其永祚。

749 《梅岭三章》 现代·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750 《从驾幸晋阳诗》 南北朝·薛道衡

省方遵往册。
游豫叶前经。
金吾朝戒道。
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
绝浦渡连旌。
涧水寒逾咽。
松风远更清。
方观翠华反。
簪笔上云亭。

751 《重酬杨仆射山亭诗》 南北朝·薛道衡

寂寂无与晤。
朝端去总戎。
空庭聊步月。
闲坐独临风。

752 《渡北河诗》 南北朝·薛道衡

连旌映潊浦。
叠鼓拂沙洲。
桃花长新浪。
竹箭下奔流。
塞云临远舰。
胡风入阵楼。
剑拔蛟将出。
骖惊鼋欲浮。
鴈书终立效。
燕相果封侯。
勿恨关河远。
且宽边地愁。

753 《幽上留别令狐侍郎》 唐·马戴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歧。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754 《水调歌头·草涨一湖绿》 宋·葛长庚

草涨一湖绿,天四山青。
这千年里,几多兴废不容声。
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何处有车旌。
便念旌阳剑,枉自染蛟腥。

755 《游泾川水西寺蕳叶八宣慰刘七都事章卞二元师》 明·宋濂

水陆行兼旬,招摇月如醉。
筋弛遂莫支,神痴但思睡。
若非游名山,曷以豁幽闭。
泾川名汉县,宝胜标唐寺。

756 《秋夜与子充论文退而赋诗一首因简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虚之气随物形,天声地声由此生。
小或簸荡吼河海,大将触搏流风霆。
天轮胶戾神鬼战,地轴挺拔蛟龙争。
圈臼洼污各异奏,彯沙礜石咸齐鸣。

757 《临终诗》 清·李鸿章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758 《熙宁壬子八月於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 宋·并叙

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
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

759 《浦子口作寄吴隐君梦旸》 明·吴兆

潮满金陵渚,风高浦子城。
烟帆来楚色,霜叶下秋声。
水国开千市,天家驻五兵。
旌旗摇列垒,鼓角动连营。

760 《记述二十韵为赵沂公作》 宋·徐玑

日月交辉际,乾坤欲整时。
谋谟无远近,顾盼有安危。
国倚宗臣重,人惟正统推。
将军兼问古,中尉不言私。

* 关于风旌的诗词 描写风旌的诗词 带有风旌的诗词 包含风旌的古诗词(15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