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急的诗词(208首)

61 《踏莎行(秋思)》 宋·姚宽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
碧芦红蓼秋风急。
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
彩凤难双,红绡暗泣。
回纹未剪吴刀沥。
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

62 《踏莎行(秋思)》 宋·姚宽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
碧芦红蓼秋风急。
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
彩凤难双,红绡暗泣。
回纹未剪吴刀沥。
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

63 《菩萨蛮(熏沈)》 宋·侯置

黄姑青女交相忌。
眼看尘土占芳蕊。
急埽满阑金。
小奁熏水沈。
博山银叶透。
浓馥穿罗袖。
犹欲问鸿都。
太真安稳无。

64 《菩萨蛮(熏沈)》 宋·侯置

黄姑青女交相忌。
眼看尘土占芳蕊。
急埽满阑金。
小奁熏水沈。
博山银叶透。
浓馥穿罗袖。
犹欲问鸿都。
太真安稳无。

65 《放歌》 清·柳亚子

天地太无情,日月何无光?
浮云西北来,随风作低昂。
我生胡不辰,丁斯老大邦。
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婉约春天写景抒怀

66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67 《秋怀二首》 宋·黄庭坚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秋天抒怀友情组诗

68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69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古文观止写景抒愤序文

70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71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72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73 《答裴如晦》 宋·梅尧臣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
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
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
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74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75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现代·毛泽东

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
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
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76 《念奴娇 石头城》 清·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77 《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 明·汤显祖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
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
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
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

78 《即事》 明·刘基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
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
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
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79 《居庸叠翠》 元·陈孚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80 《送杜亚卿赴南京》 宋·刘铉

一樽倾罢雨潇潇,客思离情总不消。
廿载禁林同侍讲,五更青琐共趋朝。
西风鸿雁南归急,落日云烟北望遥。
此际送君无限意,疏疏杨柳玉河桥。

* 关于鸿急的诗词 描写鸿急的诗词 带有鸿急的诗词 包含鸿急的古诗词(20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