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诗词(2562首)

621 《起伏行》 宋·苏轼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

622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团登绝顶望太湖》 宋·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623 《廉州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 宋·苏轼

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
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624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团仍戏作小诗》 宋·苏轼

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
拣芽分雀舌,赐茗出团。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
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625 《次韵陈履常张公潭》 宋·苏轼

明经宣城宰,家此百尺澜。
郑公不量力,敢以非意干。
玄黄杂两战,绛青表双蟠。
烈气死强敌,仁心恻饥寒。

626 山补亡》 宋·苏轼

征西天府,重九令节。
驾言山,宴凯群哲。
壶歌雅奏,缓带轻帢。
胡为中觞,一笑粲发。

627 《双井白》 宋·苏轼

岩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石为厌,石老生罅隙。
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秀神蛰。
举手玉箸插,忽去银钉掷。
大身何时布,大翮翔霹雳。
谁言鹏背大,更觉宇宙窄。

628 《兴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天所眷命》 宋·苏轼

风卷云舒合两班,曈曈瑞日映天颜。
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
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相逢父老争相贺,却笑华胥是梦间。

629 尾砚歌》 宋·苏轼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锺王砚不知。

630 《书《马图》》 宋·苏轼

先皇御马三千匹,仗下曾骑玉骆骢。
金鼎丹成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631 夜吟》 唐·李贺

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惊起。

632 《题正觉相上人箨轩》 宋·王安石

风玉萧萧数亩楸,箨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633 《题正觉院箨轩二首》 宋·王安石

北轩名字经平了,爱此吾能为赋诗。
山雨江风一披拂,箨还自有吟时。

634 《题正觉院箨轩二首》 宋·王安石

仙事茫茫不可知,箨空此见孙枝。
壶中若有闲天地,何苦归来问葛陂。

635 泉寺石井二首》 宋·王安石

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乾。
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向此中蟠。

636 泉寺石井二首》 宋·王安石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无。

637 《大湫》 宋·戴复古

石丈云岩上,神噀水飞。
四时作风雨,万斛泻珠玑。
不可形容处,无穷造化机。
非他瀑布比,对此欲忘归。

638 《侄孙亦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宋·戴复古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
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
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639 《侄孙亦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宋·戴复古

蔡外有馀地,登临作此亭。
心如乔木古,眼共远山清。
社酒谁同醉,村歌自可听。
有时来夜坐,收拾读书萤。

640 《侄孙亦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宋·戴复古

诗礼家声重,田园活计饶。
自甘为野客,不愿仁王朝。
时为花开眼,谁因米折腰。
此心安出处,何日不逍遥。

* 关于龙的诗词 描写龙的诗词 带有龙的诗词 包含龙的古诗词(256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