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两句是说,斜阳映照着江上一叶孤帆,远远驶去;湖南青翠碧绿的春草,逗起人一片万里游宦的思绪。
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送严士元》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

参考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赏析:
《送严士元》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为赠别友人严士元所创作,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这也是一首伤别诗,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首联“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阖闾城”即苏州城。“阖闾”是春秋时吴国国君。这里,写两位朋友在苏州城外江边偶然相遇,搁起船桨,在岸上携手徘徊,谈笑叙旧。时值早春,南国水乡寒意未尽,天气一儿会阴一儿会晴,变幻不定。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第二句中的“寒”字,不仅表明季节属于深秋初春,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联是景联。诗人和朋友在笑谈之际,天上,飘来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花,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这里,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可以说,诗人在对景物的观察中,具体而微;而在描写中,精细独到,描写工细,贴切苏州景色,有见出两位久违的朋友相见而惬意的心情,郁郁惆怅孕育其中。所以,宋代范希文在《对床夜话》中评阅:“‘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也。”

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里是借景抒怀的“情联”。上句“日斜江上孤帆影”是实写,朋友又要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船帆飘摇而去,在夕阳下中渐渐远去。“日斜”即太阳西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日斜”或“落日”喻指朋友间的情感深厚。或者朋友之间的情感如同红红的夕阳一样,或者朋友远去天涯,如同落日西沉,表现出伤感之情。下句“草绿湖南万里情”是虚写,紧承上句而想象。诗句中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湖南”),“绿草”表现对朋友的情感是深厚的,不能忘怀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示情感不断,如同芳草一样延伸。正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刘长卿在这一联中,虽说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儒生”指读书人。在古代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君去若逢相识问”是诗人对朋友临别是的嘱托。说你(朋友)这回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你就说“青袍今已误儒生”,也就是我现在还是穿青袍的小官吏。这里,一个“误”字,明显地表明了这是诗人的牢骚话,是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语。也可以说,寥寥七个字,说尽了诗人半世生涯。

总而言之,这首《送严士元》诗,以“春寒阴复晴”的南国之乡的早春之景为背景,具体描写了 “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之像,并把它们融入“草绿湖南”的写意之中。同时,实写与虚写分明,层次清楚,辞藻美丽,用词富情感化,使诗歌的审美意蕴浓厚,从而给读者以回味无穷之感。
*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两句是说,斜阳映照着江上一叶孤帆,远远驶去;湖南青翠碧绿的春草,逗起人一片万里游宦的思绪。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送严士元》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