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事情。全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最为出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唐】贾岛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③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译文: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译文2: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
赏析二:
作品描叙的是一件走访友人“幽居”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一切都显得闲适而又幽静,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庞杂荒芜的小园。在此,诗人以概括的手法,以简约直白的文字,描写了“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通向荒园的小路,长着杂草;居所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以朴素直白语言,突出了居处的幽静,暗示了朋友的处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意思是说,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池塘边的大树上,鸟儿在熟睡;月色里,走来了一位夜行的僧人,轻轻地敲响了庭院的大门。这两句诗是历代传诵的佳句。直至当今仍流传着那则故事——“推敲”佳话。据《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这两句诗,诗人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诗人怎么知道池塘边的大树上有鸟儿歇宿?应该是听到的,万籁俱静夜晚,突然响起夜行僧人轻轻的叩门声,那熟睡的鸟儿势必要因惊动而或飞或叫,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加以描述,进而反衬环境之幽,夜晚之静,令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倘用“推”字,自然不佳,时间是在夜里,主人是否在家? 即使在家,夜深人静之时,是否已经挂门上锁了?从情理上说,还是作“敲”字更为妥帖,倘若用“推”字,艺术效果就逊色得多。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意思是说,小桥的两边,俯视近处,是景色秀美的原野,举目远山,云脚随风飘移,山石仿佛也在移动。这里写的应该是离开时的路上所见。“过桥分野色”,移步换形,人过了桥,眼前的景色也变了;“移石动云根”,山石是不会动的,诗人这样写,是山头漂移的云脚使其产生了视觉反差,云在动,却觉得山在动。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实到虚。自然恬淡,幽美迷人,令人想往。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是说,这次只是暂时离去,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来赴约,一定不失言。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了诗人心中向往隐居的幽情,道出了作品的主旨——这种幽雅宁静的环境,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了诗人对处士生活的迷恋与向往。
作品使用的是寻常朴素的语言,描写的是寻常之物,如“草径”、“荒园”、“野色”、“云根”,叙述的是寻常之事,如“鸟宿”、“僧敲”、“过桥”、“暂去”再现的却是人所未现之境,渗透的也是与众不同之情。朴实之中见深邃,平淡之中见醇厚。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事情。全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最为出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唐】贾岛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③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译文: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译文2: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
赏析二:
作品描叙的是一件走访友人“幽居”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一切都显得闲适而又幽静,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庞杂荒芜的小园。在此,诗人以概括的手法,以简约直白的文字,描写了“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通向荒园的小路,长着杂草;居所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以朴素直白语言,突出了居处的幽静,暗示了朋友的处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意思是说,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池塘边的大树上,鸟儿在熟睡;月色里,走来了一位夜行的僧人,轻轻地敲响了庭院的大门。这两句诗是历代传诵的佳句。直至当今仍流传着那则故事——“推敲”佳话。据《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这两句诗,诗人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诗人怎么知道池塘边的大树上有鸟儿歇宿?应该是听到的,万籁俱静夜晚,突然响起夜行僧人轻轻的叩门声,那熟睡的鸟儿势必要因惊动而或飞或叫,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加以描述,进而反衬环境之幽,夜晚之静,令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倘用“推”字,自然不佳,时间是在夜里,主人是否在家? 即使在家,夜深人静之时,是否已经挂门上锁了?从情理上说,还是作“敲”字更为妥帖,倘若用“推”字,艺术效果就逊色得多。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意思是说,小桥的两边,俯视近处,是景色秀美的原野,举目远山,云脚随风飘移,山石仿佛也在移动。这里写的应该是离开时的路上所见。“过桥分野色”,移步换形,人过了桥,眼前的景色也变了;“移石动云根”,山石是不会动的,诗人这样写,是山头漂移的云脚使其产生了视觉反差,云在动,却觉得山在动。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实到虚。自然恬淡,幽美迷人,令人想往。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是说,这次只是暂时离去,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来赴约,一定不失言。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了诗人心中向往隐居的幽情,道出了作品的主旨——这种幽雅宁静的环境,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了诗人对处士生活的迷恋与向往。
作品使用的是寻常朴素的语言,描写的是寻常之物,如“草径”、“荒园”、“野色”、“云根”,叙述的是寻常之事,如“鸟宿”、“僧敲”、“过桥”、“暂去”再现的却是人所未现之境,渗透的也是与众不同之情。朴实之中见深邃,平淡之中见醇厚。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出自《题李凝幽居》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事情。全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最为出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