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女人的诗句

赞美女人的诗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一篇篇华丽的赞歌,勾勒出中国女性的美貌与才情。以下是赞美女人的'诗句50句,欢迎阅读。

  NO1、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NO2、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NO3、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NO4、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NO5、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NO6、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NO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NO8、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列女操》

  NO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10、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NO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NO1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西汉《佳人歌》

  NO13、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NO14、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鱼玄机《赠邻女》

  NO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NO16、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NO17、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NO18、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NO19、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NO20、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NO21、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NO2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NO2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NO24、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NO25、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NO2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NO27、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NO28、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和项王歌》

  NO2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NO30、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NO31、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NO32、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东飞伯劳歌》

  NO33、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NO3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NO3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NO36、短裙荆钗故不输,拔尽黄金演酒徒。月满云河成影趣,当年何必凤栖梧。

  NO37、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NO3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清平调词》

  NO39、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NO4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诗经·卫风·硕人》

  NO41、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NO42、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NO43、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NO44、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NO45、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林黛玉《五美吟西施》

  NO4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调词》

  NO47、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NO48、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NO49、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NO50、月出佼兮,佼人撩兮。——《诗经陈风月出》

上一篇:写友情的优美诗句 下一篇:荷花的诗句
*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一篇篇华丽的赞歌,勾勒出中国女性的美貌与才情。以下是赞美女人的诗句50句,欢迎阅读。 NO1、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NO2、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NO3、胪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