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君造句

用“之君”造句 第6组

51、在君子看来,它已经失去了乐表达人情的初衷,郑卫之声、桑间之音,都是乱国之君的所好。

52、嬴政当即喜之不尽,一连晤谈数日,贾遗言道:“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

53、这是一个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勤勉之君,可是其文化上的呆板,也让人难以忍受。

54、我们环顾一下上下左右,看看有多少“小国之君”——“一把手”说一不二,口衔天宪,在这个地区、这个单位,他已经南面而王,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55、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

56、我算是什么一国之君,大权旁落,牝鸡司晨,宦官挟天子以令诸侯。

57、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58、而在这凡人国度三年,自己财权,美色,挥手可来,什么王公大臣,一国之君,在自己面前也要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狂妄自大之心,此时在宋宝心中急剧膨胀。

59、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

60、“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山河。

用“之君”造句 第7组

61、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

62、他说,古时候的这些开国之君,“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机,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63、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64、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65、臣虽设词慰藉,而俄之君臣,怀憾难消,此其难四也。

66、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惟世之君子,尽绝其习,此风自可惭息。

67、君不似人之君,相不似君之相,垂老之痛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非必亡之势!

68、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69、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於此。

70、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

用“之君”造句 第8组

71、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造 句 网]。

72、朕不是文过饰非之君主,既然洞悉其弊,则迁善改过犹恐不及。

73、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74、母后是想包庇他们吗?朕身为一国之君,应当亲贤远佞,如若徇私舞弊,怎能让天下的百姓信服!母后你难道不想看到一个盛世之景吗?

75、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

76、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77、若以继统而即当考所继之君,则宜考武宗矣!以武宗从兄,不当考;而考孝宗,又抹煞武宗一代矣!

78、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诚所谓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

79、那等废物,也配做一国之君?你父亲不过是把他当傀儡,若非先帝遗诏,且你父亲曾受先帝一饭之恩,那蠢货早已身首异处。

80、剑乃百兵之君,刀不过是臣子,什么是君臣佐使你难道不懂吗?

用“之君”造句 第9组

81、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82、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83、陛下,你身为一国之君,理应明辨是非、洞若观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将,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话是逆耳忠言,什么话是谗言诳语。

84、如今国势颠危,岌岌不可终日,我若徒守礼之节文,终丧三年,这国事还有可为吗?那才叫作弃义背礼呢!空守着这终丧三年之节文,不过徒为后之君子所讥笑罢了。

85、是以三代以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

86、嫁汉是为了穿衣吃饭那是老百姓的俗论,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女王来说,条件则要更加苛刻的多,丈夫必须英武刚烈,多谋善断,人品倒也退其次。

87、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纳谏如流,使得唐朝国运蒸蒸日上,唐太宗更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88、故自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89、金舆乃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非常利于职场运和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进取应该有所进步。

90、那时景公正自命为有为之君,想恢复先世桓公的霸业,很宠信晏子,几次想奖赐晏子,扩建相国府,都被晏子婉辞了。

用“之君”造句 第10组

91、秦司空卫鱼的话很明白,他就差说当今周天子是桀纣之君了。

92、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

93、天子之怒,血流成河,即便李善仁义之君,但取他刘希一人的性命,倒也是轻而易举,甚至是视若儿戏。

94、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

95、刘辩改元后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群臣大会,申明刘辩年幼愚昧,不配当一国之君,接着逼迫何太后下诏书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皇帝。

96、“成王败寇”是史籍中的通则,倘若刘濞的队伍一举成功,那他很可能成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难”之君,“七国之乱”就要改写成“七国靖乱”了。

97、由此观之,圣人之君人也,勤民至矣。

98、其谨愿恬淡,无愧乎古之君子,而所遇之酷,至于此极,诚非常理之所可测矣。

99、但是,爹教训儿子,别人不好相劝,更何况这个爹又是万乘之尊的一国之君

100、神宗见司马光固辞不受,使召其入宫问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而有之。

* 在线查询之君造句,用之君造句,用之君组词造句,包含之君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