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造句

用“公之”造句 第16组

151、 史称,文王兴周,“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武王建国,“师尚父谋居多”。

152、 大将军已死,太后除了一个太后的名头,已是无根无基,以董公之雄才大略,对其根本不值一哂。

153、 两人携手趋至书生面前,长揖一礼道:我二人心慕公之风采,且酒虫作怪,贸然相邀,望公莫怪。

154、 因此,周公之妻拒绝了与周公现场演示“敦伦”。

155、 康熙帝稍有霁色,“恒亲王与倪欣荣谁亲自看到他们进行了周公之礼?恒亲王出宫朕早就知道,已有两月时间,若倪欣荣怀有身孕,今日殿上就该显怀。

156、 孟德故友台鉴,自洛阳一别,公之高风亮节,英雄气概,时令王坚敬慕不已。

157、 所以炫龙就把学堂选在城外寄宿的西祠学堂,明天之后以徐茂公之聪明也就可以安稳不被发现的从西祠学堂回山寨替下真正的李密了,方便他们以后来回行事。

158、 琅邪、石首,襟带岨固,新垒、东墉,金汤是埒,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城复于隍,于是乎在,此又公之功也。

159、 化及等本自因思归之众而行杀逆,及以许公之子为众所推,至是遂僭称尊号,率其同恶欲入关,以李密断成皋,据洛口,乃图北取黎阳仓,从白马津而渡。

160、 帝后并尊,自古未见,群臣震惊之余却无人敢有二言,三公之下,望风承旨。

用“公之”造句 第17组

161、 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余意与曾公之意正同。

162、 臣为不救关公之危,汉中王欲杀臣,因此惧罪来降,别无他意。

163、 大禹头戴笠帽,亲执耒锸,劳身焦思,过家门而不入,实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毅不屈、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之形象,值永续铭记。

164、 光自幼仰慕公之威名,今日有幸一见足慰平生之志。

165、 历下夙有梓本,日久漫灭,今重镌以广其传,俾后世颂公之词,想公之志。

166、 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167、 长源以法绳骄军,祸不旋踵;则董公之宽柔不无谓。

168、 建议政府部门将减税方案公之于众,广泛听取意见,从善如流,择善而行。

169、 槐,三公之位也,华而不实,萎落之象。

170、 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於周也。

用“公之”造句 第18组

171、 指挥王恺感赵公之德,捐廉奉建环翠楼以示永久。

172、 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

173、 予既乐朱、吴两公之愿为倡始,而尤喜诸君之相与有成,因举绅栋暨各捐姓氏,谕令勒诸贞珉,永垂不朽,不特为当时幸,并可为后世劝也。

174、 关羽蒙曹公厚遇,以败军之将投于帐下,一直寻思着要寻个机会报曹公之大恩。

175、 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176、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政归台阁(即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 在线查询公之造句,用公之造句,用公之组词造句,包含公之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