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造句

“取法”的解释

取法[qǔ fǎ] 取法 取法,汉语词语,出自《礼记·三年问》,释义为效法。
用“取法”造句 第11组

101、 “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日本人学他能达到何种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102、 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

103、 泰陵的建筑既取法于清东陵的顺治帝孝陵,又承沿康熙帝的景陵制度。

104、 在将军看来,学习中国书法不仅能够实践“弘扬国粹,振兴中华”的理想,更是学习古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当,为我所用”的治学态度。

105、 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但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106、 该组织称,只要出现庇护权受到限制的蛛丝马迹,马上就会采取法律手段。

107、 菲律宾驻美大使库伊沙也称,德尔罗萨里奥对美方代表团解释了“菲律宾不得不采取法律途径”,因为“通过外交途径以及通过东盟来解决的努力都毫无结果”。

108、 温仲和的隶书取法汉隶,尤着力《史晨碑》、《张迁碑》。

109、 “取法乎上,则得其中;取法乎中,则得其下。

110、 不过,2012年于文凤竟采取法律行动,入禀高院追讨7000万佣金,并高调宣布身份为“周星驰的前女友”。

用“取法”造句 第12组

111、 从而以碑帖兼容、取法宽泛、融合浑然为内质,创作出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自家风范。

112、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113、 常言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114、 自古继承、发展、光大的不二法门都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15、 两位雕塑艺术家皆取材于火,且又都取法于火。

116、 中新网12月23日电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今天警告说,它将就国营俄罗斯石油公司购得其主要子公司尤甘斯克公司一事采取法律行动。

117、 正如古人所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外国也有谚语云:瞄准月亮,至少射中老鹰。

118、 黄秀贞昨也透过经纪公司表示将采取法律途径,赵惠莲坚决提告,金莎朗则呼吁网友不要散布谣言。

119、 又从书友中侦知伊山多年行状与道途,深感此人在艺文行进之中眼界展扩,胸襟宽博,取法高古,涉猎广泛。

120、 该作取法唐伯虎有一种潇洒逸宕的灵气,是恽氏画的极精佳作。

用“取法”造句 第13组

121、 “昔者夫子立教于洙泗之上,有天下者所当取法,乃今遗祠久不加葺,且甚隘陋,不足以称圣师之居,就扩大而新之。

122、 在这种种“现象”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得住诱惑,让自己的书法始终植根于传统,取法于经典。

123、 大草则取法黄山谷、傅青主诸家,用笔左冲右突,纵横开张,点画酣畅淋漓,恣肆狂放,意到笔随,不拘细节,纯以气势胜。

124、 况且,“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25、 对于玉玺的拍卖,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秘书长吉梅赞说,该协会保留对艾德拍卖行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包括以盗窃及窝赃罪名起诉。

126、 杜渐防微,取法于至坚至洁利诱威胁,戒警乎不缁不磷。

127、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128、 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129、 刘灿铭书法多取法于敦煌写经,吸收传统书法营养,形成古拙天真、圆融自在的艺术风格。

130、 儿奉大人教诲,当尽力取法乎上,决不敢枉道诡遇,以负大人。

用“取法”造句 第14组

131、 秦孝仪以书法见称于世,并以篆籀古文名家,溯源先秦古籀,取法方整汉隶,博古创新,自创风格独具的“秦体”。

132、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33、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134、 他的行书、草书取法“二王”及张旭、怀素,灵动遒劲,颇具神韵;章草以索靖为宗,略添汉简笔意,异趣横生。

135、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难成大器也就在预料之中。

136、 懂得养生的人,会取法于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所以能够形体和精神俱旺,协调统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7、 亦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38、 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139、 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 在线查询取法造句,用取法造句,用取法组词造句,包含取法的句子。
取法

关于取法的诗句

关于取法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