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造句

“欧阳修”的解释

欧阳修[ōu yáng xiū]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用“欧阳修”造句 第6组

51、张浩习惯性的喊了声师尊,便回到自己的位置,再去看当朝半圣欧阳修写的新唐书。

52、琅琊山位于南京市以北约40公里处的安徽省滁州市郊,山上有座着名的开化禅寺,山下有北宋时期寺庙住持智仙为当时的大文豪、滁州太守欧阳修建的“醉翁亭”。

53、欧阳修五六岁了,母亲教他读书识字,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54、古代的“孟母三迁”造就了儒家学派的亚圣孟子;“岳母刺字”使得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流芳千古;“欧母画荻”培养出一代文豪欧阳修

55、主考官欧阳修以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56、广东人熟悉肇庆的端砚,而欧阳修在《砚谱》把端砚和龙尾砚作了一番比较。

57、这件事,被欧阳修写入《文正神道碑》中,但是苏辙之外,时人并不相信“二公晚年欢然相得”。

* 在线查询欧阳修造句,用欧阳修造句,用欧阳修组词造句,包含欧阳修的句子。
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