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画的字

汉字拼音解释
dàn 1.气体元素,符号N(nitrogenium)。无色无臭,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氮在空气中约占4/5,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成分之一。用来制造氨、硝酸和氮肥,也用来填充灯泡。2.指氮气。
méi 水边;岸旁。
dié|zhá [dié]1.〔喋喋〕说话没完没了:喋不休。2.同“”:喋血(指流血遍地,杀伤很多)。[zhá]1.“啑”,另音shà2.见〔唼喋〕
zòu 1.打(人):挨揍。揍他一顿。2.打碎:小心别把玻璃揍了。把碗给揍了。
féi 1.腿肚子。2.病;枯萎:百卉俱腓。
yùn 含怒;怨恨:面有愠色。
tíng 见〔蜻蜓〕、〔蝘蜓〕
gēng 1.继续;连续:赓续。2.姓。
姓。
静寂,没有一点声音:阒无一人。
dìng 〈方〉屁股。
shān 见〔蹒跚〕
huáng 空闲;闲暇:不遑。
sūn 晚饭。
liǔ 化学用字。有机四价硫阳离子,如氢氧化四甲锍(CH3)4S+OH-。
kuì 叹气:喟叹。感喟。
kēng 形容响亮的声音:铁轮大车走在石头路上铿铿地响。
yīn 1.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喑哑。2.缄默,不做声:万马齐喑。
láng 1.〔榔头〕锤子。2.〔榔榆〕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致密。
yuán 俗称癞头鼋。爬行动物。背甲近圆形,暗绿色,有小疣。生活在河中。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zhào|zhuō [zhào]1.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2.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船:棹夫(船家)。归棹。[zhuō]同“”。
dòu 1.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全身皮肤出现豆状脓疮。有牛痘、绵羊痘、猪痘、禽痘和天花等。人和禽畜均可感染。2.指牛痘苗:种痘。
jiǒng 同“”。
zhé 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蛰伏。入蛰。
liàng 1.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晾干菜。2.晒(东西):晾衣服。海滩上晾着渔网。3.撇在一边不理睬;冷落:他俩说个没完,把我晾在一边。4.同“”(liàng)。5.姓。
xiè 1.除去(污秽)。2.散发。3.同“”。
chán 1.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专爱吃好的:嘴馋。2.看到喜爱的事物希望参与或得到:眼馋。看见下棋他就馋得慌。3.想吃(某种食物):馋荔枝。
1.〔蛐蛐儿儿〕蟋蟀的俗称。2.〔蛐蟮〕即“蚯蚓”。
níng|nìng [níng]均同“”。[nìng]均同“”。
砸实地基或打桩等用的一种工具,通常是一块圆形石头或铁制的饼状物,周围系着几根绳子:打硪。
1.相合;和顺。2.合拢;收敛:翕张(一合一开)。
pén 水往上涌:湓涌。湓溢(水涨满泛滥)。
tiǎn 1.丰厚:不腆之仪(不丰厚的礼品)。2.凸出或挺起:腆着大肚子。
用茅草覆盖房顶。现泛指修理房屋:修葺。
tuó 见〖蹉跎〗。
xuān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红色,可供食用和观赏。
见〔鸲鹆〕
chú 滁州(Chúzhōu),地名,在安徽。
shē 〔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6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山区。通用汉语文。
wéi 高大耸立:嵬然。嵬嵬。
sōu 食物因变质而发出酸臭味:馒头馊了。
xùn 1.八卦之一。代表风。参见〔八卦〕2.古又同“”。
1.胖;丰满:丰腴。2.肥沃:膏腴之地。
miǎo 见〔缥缈〕
螺蛳。参同“
ā|yān [yān]用盐等浸渍食品:腌咸菜。[ā]〔腌臜〕〈方〉肮脏;不干净。臜(za)。
bìng 排除:摒之门外。
1.收敛;收藏:戢翼。2.停止:戢怒。
jiǎn 1.眼睑;眼皮。2.唐代南诏地区的行政单位,大致与州相当。
yàn 1.火花;火焰。2.姓。
róng 见〔峥嵘〕
雕成虎形的玉。
lián 见〔褡裢〕
sōu 1.大小便。特指小便:溲溺。2.浸;泡。
dǎi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区的河谷坝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信奉小乘佛教。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2.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见〖风级〗。
帝喾,传说中中国古代的一个帝王。参见〔五帝〕
jiān|qián [jiān]指犍牛:老犍。[qián]犍为(Qiánwéi),地名,在四川。
huáng 见〔彷徨〕
fáng 鱼类。体形像鳊鱼。背部特别隆起,腹缘后部具肉棱。长可达50多厘米。生活在淡水中,可以养殖。
* 网站为您提供12画的汉字有哪些,12画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