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夏变夷的意思 用夏变夷的读音和出处

  • yòng
  • xià
  • biàn
成语名称:
用夏变夷
成语拼音:
[yòng xià biàn yí]
成语解释: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成语例句: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把新政、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中华文化同化少数民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用夏變夷
英文翻译:
assimilat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用夏变夷”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孟子的成语 影响巨大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王朝 分封 诸侯 各族 文化 影响 部族

成语用夏变夷

“用夏变夷”的单字解释

】: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用夏变夷”的反义词

“用夏变夷”的相关成语

“用夏变夷”的关联成语

“用夏变夷”造句

你做事要用夏变夷,切不可粗心大意。

孟子对儒家民族思想最重要的发展,是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

两广总督基本承袭霍与瑕“以汉法约束之”、“用夏变夷”的策略。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古代中国,在“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四夷朝贡关系体系中,四夷来朝是中华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没有专门的对外事务机构。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文化认同不是说不太容易做到,中国古代的夷夏观里核心是文化,以文化差异划分四夷,追求的是用夏变夷,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夷夏观,现在成为民族观。

* 用夏变夷的意思 用夏变夷的成语解释 用夏变夷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