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上的成语 (8个)

1

十六策,走为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语解释: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十六策,走是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

十六策,走是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十六策,走是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3

十六计,走为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十六策,走是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4

十六着,走为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语解释: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十六着,走为着,只恐没处走。’”
5

成语拼音:
jiá shàng sān máo
成语解释: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6

成语拼音:
jiá shàng sān háo
成语解释:
同“颊毛”。
成语出处: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毫,则晴中一画。”
7

新官把火

成语拼音: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成语解释:
指官员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卷第六章:“福军。你新官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
8

竿

成语拼音:
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
太阳升起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关于三上的成语 形容三上的成语 描述三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