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相得的成语 (16个)

1

陇望蜀

成语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解释:
陇:古代地名;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当于四川中西部。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蜀地。比喻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足。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

鹬蚌持,渔人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利。
成语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3

鹬蚌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
“鹬蚌争,渔翁利”的省语。比喻双方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利。
成语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争演出风云阵。”
4

重德

成语拼音:
zhòng dé bù bào
成语解释:
重德:大德;报:报答。指对人施恩德太大,应的报答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假曰:‘重德报,诚然哉!’”
5

真人

成语拼音: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成语解释:
道的人以形现于人前。借喻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悟空,这里人家,识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露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6

大音希声

成语拼音:
dà yīn xī shēng
成语解释: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闻名曰希,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宫而商矣。分则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成语出处: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闻名曰希,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宫而商矣。分则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7

肝胆楚越

成语拼音:
gān dǎn chǔ yuè
成语解释: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连,但关系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关心或互敌对。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8

水阔山高

成语拼音:
shuǐ kuò shān gāo
成语解释: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通。
成语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9

傫如丧狗

成语拼音:
shì rú sàng gǒu
成语解释: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见饮食,故累然而意。孔子生于乱世,道行,故累累然志之貌也。”
成语出处:
10

殊途同归

成语拼音:
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殊:同的。通过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同的方法而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关于不相得的成语 形容不相得的成语 描述不相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