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令的成语 (13个)

1

不一

成语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语解释:
发出的命不统一。形容军务或务混乱。
成语出处: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2

出多门

成语拼音:
zhèng chū duō mén
成语解释:
出自许多部门。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多门,不可从也。’”
3

夕更

成语拼音:
zhāo lìng xī gēng
成语解释: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晚上就改变。形容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后来他只能置北京府的威信于不顾,随着局势的变化而‘朝夕更’。”
4

猛于虎

成语拼音: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成语解释:
: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治;包括、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夫子曰:‘小子识之,苛猛于虎也。’”
5

施仁

成语拼音:
fā zhèng shī rén
成语解释:
发布,实施仁。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治。
成语出处:
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施仁,惟恐不及。”
6

法出多门

成语拼音:
fǎ chū duō mén
成语解释:
指各部门都自立禁,法制繁苛,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成语出处: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7

夕改

成语拼音:
zhāo lìng xī gǎi
成语解释:
早上发的命;晚上就改变。形容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成语出处: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8

由己出

成语拼音:
zhèng yóu jǐ chū
成语解释:
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由羽出,号为‘霸王’。”
9

朝出夕改

成语拼音:
zhāo chū xī gǎi
成语解释: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晚上就更改。形容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
《周书·权景宣传》:“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骄傲恣纵,多自矜伐,兼纳贿货,指麾节度,朝出夕改。”
10

朝行夕改

成语拼音:
zhāo xíng xī gǎi
成语解释: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晚上就更改。形容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11

雷动风行

成语拼音:
léi dòng fēng xíng
成语解释: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的严厉迅猛。
成语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12

琴瑟失调

成语拼音:
qín sè shī tiáo
成语解释: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成语出处:
《汉书 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13

訏谟定命

成语拼音:
xū mó dìng mìng
成语解释:
訏谟:大计,宏谋。胸怀大的谋略来确定。指处理军国大事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 关于政令的成语 形容政令的成语 描述政令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