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事处的成语 (5个)

1

之泰然

成语拼音:
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
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动于衷。也作“泰然之”。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2

冷板凳

成语拼音:
lěng bǎn dèng
成语解释:
比喻清闲冷落的职务或可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成语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
3

不惭屋漏

成语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语解释: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独于室时慎守善德,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门惊如市,不惭屋漏;心抱如水,欺暗室。”
4

不欺室漏

成语拼音:
bù qī shì lòu
成语解释: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原指独于室时慎守善德,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5

愧屋漏

成语拼音:
wú kuì wū lòu
成语解释: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原指独于室时慎守善德,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
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劳副都之辨》:“惟存一矢慎之心,愧屋漏。”
* 关于无事处的成语 形容无事处的成语 描述无事处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