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引的成语 (5个)

1

惊肉生髀

成语拼音:
jīng ròu shēng bì
成语解释: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2

七纵七禽

成语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成语解释:
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成语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汉晋春秋》。
3

身无完肤

成语拼音:
shēn wú wán fū
成语解释: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4

以人为鉴

成语拼音:
yǐ rén wéi jiàn
成语解释: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成语出处: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5

炙鸡渍酒

成语拼音:
zhì jī zì jiǔ
成语解释:
《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成语出处:
《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 关于注引的成语 形容注引的成语 描述注引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