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穷的成语 (12个)

1

理绝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jué
成语解释:
同“理尽”。
成语出处:
《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理绝也。’”
2

理尽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jìn
成语解释: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理尽。”
3

理屈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理屈,势必不免。”
4

才尽

成语拼音:
cái jìn cí qióng
成语解释:
:文:尽。才学用尽,言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了。”
5

理屈

成语拼音:
lǐ qū cí qióng
成语解释: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

杜口绝舌

成语拼音:
dù kǒu jué shé
成语解释: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7

缄口结舌

成语拼音:
jiā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8

结舌钳口

成语拼音:
jié shé qián kǒu
成语解释:
结舌:不敢讲话;钳:夹。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
成语出处:
宋·李纲《答宾劳》:“今子奋身寒苦,遭世隆昌,历金门,上玉堂,载笔螭坳,日侍清光,曾不能结舌钳口,循默自守。”
9

哑口无声

成语拼音:
yǎ kǒu wú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理屈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成语出处:
《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10

哑口无言

成语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关于词穷的成语 形容词穷的成语 描述词穷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