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通的成语 (167个)

61

世务

成语拼音:
bù tōng shì wù
成语解释:
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成语出处:
62

时宜

成语拼音:
bù tōng shí yí
成语解释: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成语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63

文墨

成语拼音:
bù tōng wén mò
成语解释:
:精;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64

博物

成语拼音:
bó wù tōng dá
成语解释: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晓事理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达之士也。”
65

此路不

成语拼音:
cǐ lù bù tōng
成语解释:
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
成语出处:
周作人《我的复古的经验》:“但也因此得到一个极大的利益,便是‘此路不’的一个教训。”
66

触类而

成语拼音:
chù lèi ér tōng
成语解释:
见“触类旁”。
成语出处: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67

文墨

成语拼音:
cū tōng wén mò
成语解释:
粗:略微;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文墨。”
68

一气

成语拼音:
chuàn tōng yī qì
成语解释:
: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一气来算计我!’”
69

财运亨

成语拼音:
cái yùn hēng tōng
成语解释:
运:运气;命运;亨:顺利;畅。发财的运气好;钱赚得顺利;痛快。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0回:“谁知财运亨,飘到长人国,那酒坛竟大获其利。”
70

达权

成语拼音:
dá quán tōng biàn
成语解释:
、达:晓,懂得;权、变:权宜,变。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不死守常规。
成语出处:
《后汉书 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71

大显神

成语拼音:
dà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
72

道会

成语拼音:
fēng tōng dào huì
成语解释:
风:风俗,风气;“同”,共同;会:共同。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
73

亘古

成语拼音:
gèn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
亘:横贯;:贯。指从古到今。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亘古今,明鲜晦多。”
74

扞格不

成语拼音:
hàn gé bù tōng
成语解释:
扞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固执成见,不能变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呢?”
75

有无

成语拼音:
hù tōng yǒu wú
成语解释: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其有无。”
76

累世

成语拼音:
lěi shì tōng jiā
成语解释:
累:接连;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成语出处:
《续汉书》:“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家也。”
77

四辟

成语拼音:
liù tōng sì pì
成语解释: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明于天,于圣,六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78

目交心

成语拼音:
mù jiāo xīn tōng
成语解释:
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鬼董》第二卷:“卜居西湖,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艳冶而慧,始见犹自匿,稍久,目交心。”
79

脉脉相

成语拼音:
mài mài xiāng tōng
成语解释:
血管彼此相。比喻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
80

融会贯

成语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以至于此。”
* 关于通通的成语 形容通通的成语 描述通通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