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声字的成语 (308个)

141

价百倍

成语拼音:
shēng jià bǎi bèi
成语解释:
价: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提高
成语出处:
清·姜绍书《无诗史·董其昌》:“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价百倍。”
142

价倍增

成语拼音:
shēng jià bèi zēng
成语解释:
价:望和社会地位。指誉和社会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成语出处:
宋·洪咨夔《诸庄提举启》:“品题一出,价倍增,四学士之名等华岳而俱重,六君子之选与日星而并垂。”
143

价十倍

成语拼音:
shēng jià shí bèi
成语解释:
价: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这大人们伯乐一顾,便价十倍,何愁那州县不极力奉承。”
144

泪俱发

成语拼音:
shēng lèi jù fā
成语解释: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成语出处: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泪俱发。”
145

泪俱下

成语拼音:
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解释: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成语出处:
《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泪俱下。”
146

名大噪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dà zào
成语解释:
由于名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成语出处:
147

名赫奕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hè yì
成语解释: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显赫
成语出处:
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148

名藉甚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jí shèn
成语解释:
藉甚:通“籍甚”,盛大。名显赫
成语出处:
北周·庾信《周天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名藉甚。”
149

名狼藉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解释:
名:名誉;名;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狼藉,布于诸国。”
150

名狼籍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解释:
形容名望誉败坏到了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名狼籍。”
151

名鹊起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què qǐ
成语解释: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成语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152

名烜赫

成语拼音:
shēng míng xuǎn hè
成语解释:
烜赫:形容名或气势很盛。名显赫
成语出处:
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名烜赫文章士,企紫雍容富贵身。”
153

情并茂

成语拼音: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成语解释: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成语出处:
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 跌包》一出,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154

求气应

成语拼音:
shēng qiú qì yìng
成语解释: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
《周易 乾》:“同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155

气相求

成语拼音:
shēng qì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156

气相投

成语拼音:
shēng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成语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157

如洪钟

成语拼音: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成语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如洪钟。”
158

入心通

成语拼音:
shēng rù xīn tōng
成语解释:
:话音。指一听见圣人的话,就能领悟它的深意
成语出处:
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入心通。”
159

色不动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bù dòng
成语解释:
:说话的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160

色并厉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bìng lì
成语解释:
色:音和脸色。说话时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 声的成语,带声字的成语,包含声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