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结尾的成语 (76个)

41

富国强

成语拼音:
fù guó qiáng mín
成语解释:
使国家富足;力强盛。
成语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42

伐罪吊

成语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一匡靖乱。”
43

广土众

成语拼音:
guǎng tǔ zhòng mín
成语解释:
土地广阔,人众多。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44

护国佑

成语拼音:
hù guó yòu mín
成语解释:
捍卫国家,保护人
成语出处:
《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万万纪。”
45

化外之

成语拼音: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
化:开化;众。文明地区以外的众,即没有开化的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族。
成语出处: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46

济世安

成语拼音:
jì shì ān mín
成语解释: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矣。”
47

救世济

成语拼音:
jiù shì jì mín
成语解释: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济世为心。”
48

节用爱

成语拼音:
jié yòng ài mín
成语解释: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以时。”
49

弭盗安

成语拼音:
mǐ dào ān mín
成语解释: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的良法。”
50

取信于

成语拼音:
qǔ xìn yú mín
成语解释:
取得人的信任。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
51

辱国殄

成语拼音:
rǔ guó tiǎn mín
成语解释:
见“辱国殃”。
成语出处: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果谁之所致乎!”
52

社稷生

成语拼音:
shè jì shēng mín
成语解释: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
成语出处: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53

顺天恤

成语拼音:
shùn tiān xù mín
成语解释:
顺:依顺,顺从;恤:体恤。顺应天意,体恤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
54

荼毒生

成语拼音:
tú dú shēng mín
成语解释: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
成语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万里朱殷。”
55

体国安

成语拼音:
tǐ guó ān mín
成语解释: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之心,不可没矣。”
56

天之戮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lù mín
成语解释:
亦作“天之僇”。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也。’”
57

为国为

成语拼音:
wéi guó wéi mín
成语解释: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效力。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58

省方观

成语拼音:
xǐng fāng guān mín
成语解释: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
成语出处:
《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设教。”
59

忧国爱

成语拼音:
yōu guó ài mín
成语解释: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固愿得士以治之。”
60

忧国哀

成语拼音:
yōu guó āi mín
成语解释: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 最后一个字是民的成语,民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