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国的成语 (99个)

21

富民

成语拼音:
ān guó fù mín
成语解释:
使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成语出处: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富民,使囹圄空虚。
22

宁家

成语拼音:
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解释:
指治理家。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23

如家

成语拼音:
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爱民。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如家。”
24

一家

成语拼音:
ài guó yī jiā
成语解释:
热爱祖,像一家人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25

安民

成语拼音:
bǎo guó ān mín
成语解释:
保卫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安民。”
26

丧家

成语拼音:
bài guó sàng jiā
成语解释: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家沦亡,家庭败落
成语出处: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27

殄瘁

成语拼音:
bāng guó tiǎn cuì
成语解释:
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家病困,陷于绝境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殄瘁。”
28

亡家

成语拼音:
bài guó wáng jiā
成语解释:
使家沦亡,家庭败落。
成语出处:
参见“败丧家”。
29

殃民

成语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使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30

百里

成语拼音:
cù guó bǎi lǐ
成语解释:
蹙:缩;土。指丧失土或边疆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百里,今也日蹙百里。”
31

丧师

成语拼音:
cù guó sàng shī
成语解释:
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家受难,军队失利
成语出处:
《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32

安邦

成语拼音:
dìng guó ān bāng
成语解释:
邦:家。治理和保卫家,使家安定稳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33

病民

成语拼音:
dù guó bìng mín
成语解释:
危害家和人民。同“蠹害民”。
成语出处: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34

残民

成语拼音:
dù guó cán mín
成语解释:
危害家和人民。同“蠹害民”。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35

害民

成语拼音:
dù guó hài mín
成语解释:
蠹:损害。危害家,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害民,怨气腾天。”
36

耗民

成语拼音:
dù guó hào mín
成语解释:
危害家和人民。同“蠹害民”。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耗民者,独僧尼耶?”
37

通舟

成语拼音:
dí guó tōng zhōu
成语解释: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成语出处: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38

外患

成语拼音:
dí guó wai huàn
成语解释:
指来自敌对家的侵略骚扰。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恒亡。”
39

殃民

成语拼音:
dù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危害家和人民。同“蠹害民”。
成语出处: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殃民。”
40

济时

成语拼音:
kuāng guó jì shí
成语解释:
匡正家,挽救时局。
成语出处: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济时之心。”
* 第二个字是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