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年的成语 (99个)

41

不登

成语拼音:
bǐ nián bù dēng
成语解释: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歉收。亦作“比岁不登”。
成语出处:
《晋书 傅玄传》:“时比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
42

谐老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xié lǎo
成语解释: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成语出处:
《全元散曲 集贤宾 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谐老,共守白头。”
43

之柄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zhī bǐng
成语解释: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之柄。”
44

之后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zhī hòu
成语解释:
人的寿命少有超过百岁的;故以百岁为死的代称。死的讳称。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45

之好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zhī hǎo
成语解释:
永久而美满的结合。指男女结为夫妻。亦作“百岁之好”
成语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之好。”
46

之业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zhī yè
成语解释:
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之业。”
47

之约

成语拼音:
bǎi nián zhī yuē
成语解释:
即婚约。
成语出处:
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48

古代

成语拼音:
chéng nián gǔ dài
成语解释:
犹言长期以来。
成语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这灶成古代不烧火,埋上这银子,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
49

累月

成语拼音:
chá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
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成语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50

累月

成语拼音:
chá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
:整复一;累月:一月又一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很久。
成语出处:
高缨《云崖初暖》:“她连一眼也不看那长累月死尸般坐在火塘边的阿侯蛤嫫。”
51

暮景

成语拼音:
cán nián mù jǐng
成语解释:
指人到了晚
成语出处:
清 无名氏《说唐》第十回:“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52

余力

成语拼音:
cán nián yú lì
成语解释:
老体衰。
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3

补败

成语拼音:
fēng nián bǔ bài
成语解释:
丰:丰富,丰厚;败:雕残,衰落。以丰补歉
成语出处: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古者税什一,丰补败,不外求而上下足也。”
54

过节

成语拼音:
féng nián guò jié
成语解释:
在新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
成语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55

华月

成语拼音:
fāng nián huá yuè
成语解释:
:妙龄。指美好的华。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56

稔岁

成语拼音:
fēng nián rěn suì
成语解释:
稔:指庄稼成熟。五谷丰登的好景。
成语出处: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稔岁。”
57

玉荒

成语拼音:
fēng nián yù huāng nián gǔ
成语解释:
比喻有用的人才。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玉,称恭为荒谷。”
58

皇历

成语拼音:
gé nián huáng lì
成语解释: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的皇历,好一本子冷帐,闲着手要捉虱子,没工夫去揭他了。”
59

鹤算

成语拼音:
guī nián hè suàn
成语解释:
见“龟鹤寿”。
成语出处:
宋·韦骧《醉蓬莱·廷评庆寿》词:“惟愿增高,龟鹤算,鸿恩紫诏。”
60

驻色

成语拼音:
hái nián zhù sè
成语解释:
恢复轻,永葆青春。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山栖志》:“金盐重于素壁,玉豉贵于明珠,可以养性销痾,还驻色。”
* 第二个字是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