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八的成语 (114个)

41

成语拼音:
bā gōng bā kè
成语解释: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42

大卸

成语拼音:
dà xiè bā kuài
成语解释:
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块呢!”
43

耳听

成语拼音:
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
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方。”
44

挥斥

成语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成语解释:
挥斥:奔放;极: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极,神气不变。”
45

麾斥

成语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成语解释:
麾斥:奔放。形容人气概非凡,不可一世
成语出处: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张献武王宏范》:“麾斥极,群雄云从。”
46

胡说

成语拼音:
hú shuō bā dào
成语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成语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47

九垓

成语拼音:
jiǔ gāi bā yán
成语解释: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成语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埏。”
48

九江

成语拼音:
jiǔ jiāng bā hé
成语解释:
泛指所有的江河。
成语出处:
《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49

块儿

成语拼音:
kuài ér bā máo
成语解释:
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
成语出处:
老舍《我这一辈子》:“假如从马粮钱里能弄出块儿毛的来,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
50

七步

成语拼音:
qī bù bā chā
成语解释: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叉手而赋成韵,后因以“七步叉”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51

七病

成语拼音:
qī bìng bā tòng
成语解释: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52

七长

成语拼音:
qī cháng bā duǎn
成语解释: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短汉,四山五岳人。”
53

七疮

成语拼音:
qī chuāng bā kǒng
成语解释: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孔的,难以骤完。”
54

七穿

成语拼音:
qī chuān bā xué
成语解释:
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穴。”
55

七颠

成语拼音:
qī diān bā dǎo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凌乱。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1卷:“只当商之季,七颠倒,上下崩颓。”
56

七搭

成语拼音:
qī dā bā dā
成语解释: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57

七担

成语拼音:
qī dān bā nuó
成语解释:
一再耽搁拖延。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因与众人在吴道官房里算帐,七担挪缠到这咱晚。”
58

七倒

成语拼音:
qī dǎo bā wāi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9

千儿

成语拼音:
qiān ér bā bǎi
成语解释:
一千左右
成语出处:
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百的。”
60

七拱

成语拼音:
qī gǒng bā qiào
成语解释: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成语出处:
沙汀《选灾》:“么大爷又不依了!说:‘要乱来我们大家乱来!’就这样七拱翘。”
* 第三个字是八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