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当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豺狼当路”出自唐代杜甫的《阆中行》,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i láng dāng l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豺狼当路”全诗

《阆中行》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阆中行》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阆中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
纵使心劳,未得攀龙。
一身诗思,千里踯躅。
寄语乾坤,何时见终。

诗意:
《阆中行》描绘了诗人杜甫在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的时期,面临困境和挑战的心境。诗中的"豺狼当路"形象地表达了社会上的危机和混乱,而"无地游从"则意味着杜甫在这种环境中无法找到安身立命之地。诗人虽然怀才不遇,却仍然努力奋斗,但却未能得到政治权贵的赏识和支持,无法攀龙登天。他游走在千里之间,思考着诗歌和人生的意义。最后,诗人寄望于天地间的力量,希望能够早日见到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赏析:
《阆中行》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追求。诗中以"豺狼当路"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危机感,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无地游从"则表达了杜甫在这种困境中的无助和无奈,他感到自己无法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放弃,他仍然怀揣着一身的诗思,不断地在千里之间奔波,寻求机会和发展。这种坚持和努力是杜甫一贯的风格,他始终对社会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虽然他未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但通过诗歌,他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诗人最后的寄语"何时见终"表达了他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期待。杜甫希望能够早日看到社会的正义和公平,看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种希望和期待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社会观察家和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合来看,《阆中行》通过描绘诗人面临困境和挑战的境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坚持和希望。这首诗词展示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的关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视为杜甫晚年诗歌的代表之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豺狼当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áng zhōng xíng
阆中行

chái láng dāng lù, wú dì yóu cóng.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

“豺狼当路”平仄韵脚

拼音:chái láng dāng lù
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豺狼当路”的相关诗句

“豺狼当路”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豺狼当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豺狼当路”出自杜甫的 《阆中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