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送罗必高赴省》, 诗句共10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bú jiàn pǔ zhōu yī bō fù chóu xi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全诗

《送罗必高赴省》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分类:

作者简介(杨万里)

杨万里头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送罗必高赴省》杨万里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罗必高赴省》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罗必高赴省,
印山先生罗天文。
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
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
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
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欢喜。
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
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
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
莫放别人居第一。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送别罗必高赴省的作品。罗必高是印山先生罗天文的后代,他们家世代都以文学才华闻名。然而,近来文学之风渐渐衰落,书籍的种植也将绝迹。但今年有孙康鼎前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仿佛问天能够还我北斗魁的地位。印山的草木也因此而欢喜,印山的风云也重新焕发生机。诗人还提到了普州的衣钵传承给了仇香,而仇香又将衣钵传给了罗必高。罗必高年纪尚轻,但他的才华卓越,能够扛起百斛重的龙鼎。他在殿前努力奋斗,不愿让别人取代他成为第一。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罗必高为主题,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关注和对新一代才华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印山先生罗天文一脉的辉煌历史,以及近来文学衰落的现状,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忧虑。然而,孙康鼎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诗中的北斗魁象征着文学的巅峰地位,预示着新一代的才华将能够重振文学风采。诗人通过描绘印山的草木欢喜和风云复苏,以及对罗必高年轻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文学复兴的期待和对新一代的鼓励。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才华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新生力量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luó bì gāo fù shěng
送罗必高赴省

yìn shān xiān shēng luó tiān wén, yī juàn zhōu yǎ yí zǐ sūn.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yī mén sān shì liù qī rén, yuè zhōng guì zhī zhuó dào gēn.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jìn lái shū zhǒng jiāng jué què, liǎng dù qiū tiān xū yī è.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jīn nián yǒu sūn kāng dǐng lái, wèn tiān hái wǒ běi dǒu kuí.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yìn shān cǎo mù yě huān xǐ, yìn shān fēng yún yǒu shēng qì.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jūn bú jiàn pǔ zhōu yī bō fù chóu xiāng, chóu xiāng yī bō fù cǐ láng.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nián wèi sān shí bǐ lì qiáng, bǎi hú lóng dǐng yī bǐ káng.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diàn qián chūn fēng gèng nǔ lì, mò fàng bié rén jū dì yī.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平仄韵脚

拼音:jūn bú jiàn pǔ zhōu yī bō fù chóu xiā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的相关诗句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出自杨万里的 《送罗必高赴省》,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