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肯上高楼”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肯上高楼”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兴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kěn shàng gāo ló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谁肯上高楼”全诗

《杂兴十首》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
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兴十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兴十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地逼难容足,
天低碍举头。
那堪去绨子,
谁肯上高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压抑和困窘的氛围。诗人通过描述地面的拥挤和天空的压抑,表达了他感到无法自由行动和抬头的困境。

首两句“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通过使用动词“逼”和“碍”以及形容词“难容”和“低”,揭示了地面的拥挤和天空的压抑对人们的行动和视野的限制。这种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逼仄和沉闷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通过对行动的暗示,进一步强调了人们无法自由行动的困境。诗中提到的“绨子”是一种华丽的丝织品,而“高楼”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由和高贵之境。然而,诗人在这里提问,谁愿意去追求这种高贵和自由,因为地面的局促和天空的压抑使人们难以抬头。

整首诗词通过对地面和天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压抑和窘迫的感觉。诗人想传达出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自由行动和追求高贵理想的苦闷心情。同时,这也可以被视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限制和束缚。

刘克庄的这首诗词虽然短小,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压抑和困窘的氛围,引发读者对自由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谁肯上高楼”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xìng shí shǒu
杂兴十首

dì bī nán róng zú, tiān dī ài jǔ tóu.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
nà kān qù tí zi, shuí kěn shàng gāo lóu.
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谁肯上高楼”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kěn shàng gāo lóu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谁肯上高楼”的相关诗句

“谁肯上高楼”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谁肯上高楼”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谁肯上高楼”出自刘克庄的 《杂兴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