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家有国师公”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知家有国师公”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咏七言十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ī jiā yǒu guó shī g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不知家有国师公”全诗

《杂咏七言十首》
雪萧太傅几罹祸,讼石中书又纳忠。
岂可朝无宗室老,不知家有国师公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咏七言十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咏七言十首》是刘克庄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雪萧太傅和讼石中书两位官员的遭遇,以及对朝廷政治局势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萧太傅几罹祸,
讼石中书又纳忠。
岂可朝无宗室老,
不知家有国师公。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两位官员的遭遇为主题,表达了对朝廷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对家国忠诚的呼唤。雪萧太傅和讼石中书都经历了不幸的遭遇,但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探讨了在朝廷中官员的命运和对家国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雪萧太傅和讼石中书的描写,展示了两个不同命运的官员。诗中的“雪萧太傅”指的是太傅张傅,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和冤屈。而“讼石中书”则指的是中书省官员讼石,他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的立场。

诗中的第三句“岂可朝无宗室老”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局势的忧虑。宗室老指的是朝廷中的贵族长者,他们在政治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人在此暗示朝廷中缺乏宗室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可能会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和错误的决策。

最后一句“不知家有国师公”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担忧。国师公指的是有高深学问和才能的贤人,他们可以为国家提供智慧和指导。诗人通过这句话呼唤国师公的存在,希望有人能够担负起领导和辅助国家的重任。

整首诗词通过对两位官员的对比,以及对朝廷政治和家国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对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它展示了刘克庄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和社会批判的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知家有国师公”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yǒng qī yán shí shǒu
杂咏七言十首

xuě xiāo tài fù jǐ lí huò, sòng shí zhōng shū yòu nà zhōng.
雪萧太傅几罹祸,讼石中书又纳忠。
qǐ kě cháo wú zōng shì lǎo, bù zhī jiā yǒu guó shī gōng.
岂可朝无宗室老,不知家有国师公。

“不知家有国师公”平仄韵脚

拼音:bù zhī jiā yǒu guó shī gō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知家有国师公”的相关诗句

“不知家有国师公”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知家有国师公”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知家有国师公”出自刘克庄的 《杂咏七言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