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柳家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曾是柳家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shì liǔ jiā ré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曾是柳家人”全诗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然看到牙郎的模样,
叹息懊悔自己失身。
没想到那个小婢子,
曾经是柳家的人。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忧愁的口吻,描绘了一个失去自由的女性的悲歌。诗中的女主人公原本是柳家的人,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了自由身份,成为了一名婢女。当她看到一个牙郎(可能是指一个男子)时,她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身份,感到非常懊悔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沉重。女主人公由自由身份降为婢女,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成为了他人的财产。诗中的"牙郎"可能是指一位有身份地位的男子,他的出现使女主人公更加痛感自己的境遇,引发了她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描写这个细小的场景,诗人刘克庄展现出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整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短短的四句诗,传达了女性的心声和悲伤。其中的"忽见"和"吁嗟"等词语,突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突发感受和悔恨之情。通过揭示女性的命运和社会不公,这首诗词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一个小小的场景,传递了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它凸显了作者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深思和悲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是柳家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liǔ jiā bì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hū jiàn yá láng tài, xū jiē huǐ shī shēn.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bù yú xiǎo bì zǐ, céng shì liǔ jiā rén.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曾是柳家人”平仄韵脚

拼音:céng shì liǔ jiā ré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曾是柳家人”的相关诗句

“曾是柳家人”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曾是柳家人”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曾是柳家人”出自刘克庄的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