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翁未识鲁书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蜀翁未识鲁书生”出自宋代毛滂的《哀程袁州》,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ǔ wēng wèi shí lǔ shū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蜀翁未识鲁书生”全诗

《哀程袁州》
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分类:

作者简介(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哀程袁州》毛滂 翻译、赏析和诗意

《哀程袁州》是宋代毛滂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坐令荆国得髦英,
清献先生语不轻。
汉使曾观楚风俗,
蜀翁未识鲁书生。
杨林坠露随沉魄,
丛玉留诗负夙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
遥知兰砌五经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袁州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荆国(即袁州)得到天命保佑的景象,清献先生(指袁州的贤才)的言论被人们所重视。汉代的使者曾经观察过楚国的风俗,而蜀地的老人却不了解鲁国的文人。诗人以杨林(指袁州)的坠露、丛玉(指袁州的才子)的留诗来表达自己对袁州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询问袁州的刑法和治理情况,但由于距离遥远,只能遥知袁州的文化底蕴丰厚,五经(指《易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在兰砌(指袁州的庭园)上横陈。

赏析:
《哀程袁州》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袁州的深情厚意。诗中通过对袁州荣耀和贤才的赞美,展示了袁州繁荣兴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汉代使者观察楚国风俗和蜀地老人不了解鲁国文人的对比,凸显了袁州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诗人以杨林坠露、丛玉留诗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袁州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袁州文人才华的赞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袁州治理和文化底蕴的向往,将袁州与兰砌上陈列的五经相提并论,彰显了袁州的文化荣耀。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袁州的深情眷恋和对文化底蕴的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蜀翁未识鲁书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āi chéng yuán zhōu
哀程袁州

zuò lìng jīng guó dé máo yīng, qīng xiàn xiān shēng yǔ bù qīng.
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hàn shǐ céng guān chǔ fēng sú, shǔ wēng wèi shí lǔ shū shēng.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yáng lín zhuì lù suí chén pò, cóng yù liú shī fù sù qíng.
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yù wèn diǎn xíng bō làng kuò, yáo zhī lán qì wǔ jīng héng.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蜀翁未识鲁书生”平仄韵脚

拼音:shǔ wēng wèi shí lǔ shū shēng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蜀翁未识鲁书生”的相关诗句

“蜀翁未识鲁书生”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蜀翁未识鲁书生”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蜀翁未识鲁书生”出自毛滂的 《哀程袁州》,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