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终不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承平终不处”出自宋代苏辙的《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píng zhōng bù ch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承平终不处”全诗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宋神宗皇帝的挽词,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中提到了承平不久就结束,接下来将面临重大的困难和挑战。皇帝已经去世,统治权交接给了皇孙,人们依附于皇太后寻求安慰和支持。桥山上的剑被封存起来,原庙中的衣冠也见证了皇帝的离去。整个国家陷入了悲哀之中,嵩阳山上的松树和柏树寒冷而凋零。

赏析:
苏辙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宋神宗皇帝逝世的悲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用简练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承平走向终结的景象,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动荡和困难。诗中的意象如桥山封剑佩和原庙见衣冠,通过物象来表达皇帝的离去和权力的转移。嵩阳桧柏的凋零与万国缠哀形成了对比,凸显了国家的动荡和不安。整首诗词情绪沉郁,寄托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皇帝的哀思,展现了苏辙深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承平终不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sān shǒu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chéng píng zhōng bù chǔ, fù tuō zhòng jiān nán.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tǒng jiē shén sūn zhèng, rén yī shèng mǔ ān.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qiáo shān fēng jiàn pèi, yuán miào jiàn yì guān.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wàn guó chán āi chù, sōng yáng guì bǎi hán.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承平终不处”平仄韵脚

拼音:chéng píng zhōng bù chǔ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承平终不处”的相关诗句

“承平终不处”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承平终不处”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承平终不处”出自苏辙的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