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方知国有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闲暇方知国有人”出自宋代苏辙的《秋祀高禖二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n xiá fāng zhī guó yǒu ré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闲暇方知国有人”全诗

《秋祀高禖二绝》
乾德年中初一新,颓坦破瓦委荆榛。
兴亡举坠干戈际,闲暇方知国有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秋祀高禖二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祀高禖二绝》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乾德年中初一新,
颓坦破瓦委荆榛。
兴亡举坠干戈际,
闲暇方知国有人。

诗意:
这是一首秋天祭祀高禖的诗词。诗人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篇以"乾德年中初一新"来描绘时间背景,寓意着新的一年开始。"乾德"是宋哲宗时期的年号,这里象征着国家的兴盛和希望。

接着,诗人用"颓坦破瓦委荆榛"描绘祭祀场景的荒凉和破败。"颓坦"表示颓废的样子,"破瓦"和"委荆榛"则象征着残破的祭坛和荒芜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在表达国家的衰败和困境。

接下来的两句"兴亡举坠干戈际,闲暇方知国有人"是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兴亡举坠干戈际"表达了战乱频繁,国家陷入动荡的景象。而"闲暇方知国有人"则强调在平静时,人民才能真正体会到国家的重要和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人民状况的关注。诗中的荒凉景象和战乱动荡的描绘,映射出当时宋代社会的局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闲暇方知国有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sì gāo méi èr jué
秋祀高禖二绝

qián dé nián zhōng chū yī xīn, tuí tǎn pò wǎ wěi jīng zhēn.
乾德年中初一新,颓坦破瓦委荆榛。
xīng wáng jǔ zhuì gān gē jì, xián xiá fāng zhī guó yǒu rén.
兴亡举坠干戈际,闲暇方知国有人。

“闲暇方知国有人”平仄韵脚

拼音:xián xiá fāng zhī guó yǒu rén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闲暇方知国有人”的相关诗句

“闲暇方知国有人”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闲暇方知国有人”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闲暇方知国有人”出自苏辙的 《秋祀高禖二绝》,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