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寒官令尚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春早寒官令尚严”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赋雪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zǎo hán guān lìng shàng y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早寒官令尚严”全诗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
麦苗出土正纤纤,春早寒官令尚严
云覆南山初半岭,风干东海旧盐。
来时瞬息平吞野,积久欹危欲败檐。
强付酒樽判醉熟,更寻诗句斗新尖。
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亦解恼船车。
乘春已觉矜余力,骋巧时能作细花。
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屋若为家。
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
〈是岁京师雪尤甚,鸱鸢冻死如积。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是宋代苏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麦苗出土正纤纤,
春早寒官令尚严。
云覆南山初半岭,
风干东海旧盐。

译文:
嫩嫩的麦苗从土中抽出,
早春时节,寒冷的天气仍然严寒。
云雾盖住了南山的半边岭,
风吹干了东海上的旧盐。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雪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冬季的感受和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诗中通过对麦苗、山岭、海盐等形象的运用,展现了自然界的寒冷和静谧,以及寒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冬季的景象,通过对雪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冷寂与静谧。麦苗出土的形象与寒冷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寒冷的严酷。云雾覆盖南山和风干的东海旧盐,展示了冬季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诗中提到作者寻找酒樽和斗新尖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最后两句涉及鸱鸢冻死和雪景,进一步强调了严寒冬天的残酷和对自然界的怜爱。

整首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对冬季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美感和意境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春早寒官令尚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fù xuě èr shǒu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

mài miáo chū tǔ zhèng xiān xiān, chūn zǎo hán guān lìng shàng yán.
麦苗出土正纤纤,春早寒官令尚严。
yún fù nán shān chū bàn lǐng, fēng gān dōng hǎi jiù yán.
云覆南山初半岭,风干东海旧盐。
lái shí shùn xī píng tūn yě, jī jiǔ yī wēi yù bài yán.
来时瞬息平吞野,积久欹危欲败檐。
qiáng fù jiǔ zūn pàn zuì shú, gèng xún shī jù dòu xīn jiān.
强付酒樽判醉熟,更寻诗句斗新尖。
diǎn zhuì piān gōng luàn gǔ yā, yān liú yì jiě nǎo chuán chē.
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亦解恼船车。
chéng chūn yǐ jué jīn yú lì, chěng qiǎo shí néng zuò xì huā.
乘春已觉矜余力,骋巧时能作细花。
jiāng yàn duò chī shuí dé zuì, bài qiáng pò wū ruò wéi jiā.
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屋若为家。
tiān gōng ài wù yáo lián rǔ, yìng shì mén qián shǒu yè chā.
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
shì suì jīng shī xuě yóu shén, chī yuān dòng sǐ rú jī.
〈是岁京师雪尤甚,鸱鸢冻死如积。

“春早寒官令尚严”平仄韵脚

拼音:chūn zǎo hán guān lìng shàng y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四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春早寒官令尚严”的相关诗句

“春早寒官令尚严”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春早寒官令尚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春早寒官令尚严”出自苏辙的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