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歌声人已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动歌声人已醉”出自宋代苏辙的《过毛国镇夜饮》,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òng gē shēng rén yǐ zu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动歌声人已醉”全诗

《过毛国镇夜饮》
风格照人华省郎,江山绕郭古仙乡。
漫传铅鼎八百岁,未比金钗十二行。
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初长。
簿书拨尽知余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过毛国镇夜饮》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毛国镇夜饮》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格照人华省郎,
江山绕郭古仙乡。
漫传铅鼎八百岁,
未比金钗十二行。
不动歌声人已醉,
旋闻诗句夜初长。
簿书拨尽知余力,
道院清虚顷未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毛国镇夜间饮酒的情景。他在这个古老的仙境般的城镇中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感叹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他的心境在歌声中变得安静,但在诗句中又重新焕发出活力。他在读书中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却从未有机会体验到道院中的宁静与虚无。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辙在毛国镇夜饮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悟。首先,苏辙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描绘,将毛国镇形容为一个古老的仙境,江山环绕着城墙,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其次,他以铅鼎和金钗作为象征,对比了岁月和人生的短暂。铅鼎象征岁月的长久,而金钗则代表女子的青春之短暂。这种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接着,诗中的"不动歌声"和"旋闻诗句"表达了作者在饮酒后的心境转变。他在歌声中已经醉倒,心境平静安宁,但在诗句中他重新恢复了清醒,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在读书中消耗了精力,但从未有机会体验到道院的宁静和虚无。这种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对修身养性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对比岁月和人生、表达内心变化和追求,展示了苏辙对生活、艺术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既有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描绘,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动歌声人已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ò máo guó zhèn yè yǐn
过毛国镇夜饮

fēng gé zhào rén huá shěng láng, jiāng shān rào guō gǔ xiān xiāng.
风格照人华省郎,江山绕郭古仙乡。
màn chuán qiān dǐng bā bǎi suì, wèi bǐ jīn chāi shí èr xíng.
漫传铅鼎八百岁,未比金钗十二行。
bù dòng gē shēng rén yǐ zuì, xuán wén shī jù yè chū zhǎng.
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初长。
bù shū bō jǐn zhī yú lì, dào yuàn qīng xū qǐng wèi cháng.
簿书拨尽知余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不动歌声人已醉”平仄韵脚

拼音:bù dòng gē shēng rén yǐ zuì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动歌声人已醉”的相关诗句

“不动歌声人已醉”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动歌声人已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动歌声人已醉”出自苏辙的 《过毛国镇夜饮》,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