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歌舞今何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三千歌舞今何处”出自宋代汪元量的《凌歊台》,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qiān gē wǔ jīn hé ch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三千歌舞今何处”全诗

《凌歊台》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分类: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凌歊台》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凌歊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凌歊台的景象,通过对台上的事物的描写,展现了岁月更迭、自然变化和人事沧桑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百尺凌歊事已非,
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
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
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
惟有姑溪绕翠微。

诗意和赏析:
《凌歊台》在描绘凌歊台的景色时,通过描写台上的景物和事物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的"百尺凌歊"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凌霄台,而"事已非"则暗示了凌霄台的昔日辉煌已经逝去。"古碑岩畔上苔衣"一句描绘了凌霄台上古碑的石头已经长满了青苔,显示了岁月的痕迹。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禁园中的景象。"禁园风暖车争发"表达了春天的气息,车子争相竞赛般地出现在禁园中,形容了春天的繁华景象。"废殿雨寒花乱飞"则展示了废弃的殿宇中花朵在寒雨中凋零飘落的景象,显露了岁月的荒凉和变迁。

接着,诗人通过"海北天高鹏得运"和"江南春尽雁知归"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海北的天空高远,鹏鸟得到了自由翱翔的机会,而江南的春天结束,候鸟意识到是时候返回了。

最后两句"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则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三千歌舞,指的是昔日繁华的场所,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姑溪一带的风景依旧美丽,作为回忆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通过凌歊台的景象和景物的变迁,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和人事的循环。通过对昔日辉煌和往事的怀念,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深切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三千歌舞今何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íng xiāo tái
凌歊台

bǎi chǐ líng xiāo shì yǐ fēi, gǔ bēi yán pàn shàng tái yī.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jìn yuán fēng nuǎn chē zhēng fā, fèi diàn yǔ hán huā luàn fēi.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hǎi běi tiān gāo péng dé yùn, jiāng nán chūn jǐn yàn zhī guī.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sān qiān gē wǔ jīn hé chǔ, wéi yǒu gū xī rào cuì wēi.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三千歌舞今何处”平仄韵脚

拼音:sān qiān gē wǔ jīn hé chǔ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三千歌舞今何处”的相关诗句

“三千歌舞今何处”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三千歌舞今何处”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三千歌舞今何处”出自汪元量的 《凌歊台》,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