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花自发无劳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闲花自发无劳种”出自明代刘基的《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n huā zì fā wú láo zhǒ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闲花自发无劳种”全诗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长夜雨多泥没车,白日闭门人迹疏。
阶下水衣看上壁,庭前檐溜欲成渠。
闲花自发无劳种,蔓草从生不遣锄。
想见幽栖张仲蔚,蓬蒿如树塞园庐。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雨中泥浸过车辙,白日里门户闭得稀疏。我站在台阶下,看着水从衣服上滴落,涌向墙壁。庭院前的屋檐滴水似乎要形成一条小沟。这里的草花自由地生长,不需要人工种植,而野草也顽强地从地上生长出来,不容让人除去。我不禁想起了张仲蔚这位隐士,他的住所被茂密的蒿草覆盖,好像是园庐完全被草木所掩盖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的景象,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荒凉、凄凉的场景。长夜的雨水不止,泥泞的车辙已经被淹没,白天时人们都关起门户,很少有人的踪迹。诗人站在台阶下,目睹着雨水从衣服上滴落,形成一条条水痕,流向墙壁。庭院前的屋檐滴水不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沟。这里的花草自由地生长,不需要人的栽培,而野草也顽强地从地上生长出来,不被人们清除。这些景象唤起了诗人对于幽居隐士张仲蔚的思绪,他的住所被茂密的蒿草所覆盖,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

这首诗以雨水的形象来表达孤寂、荒凉的氛围。雨水象征着诗人心境中的寂寞和无助,长夜的雨声让人心生凄凉之感。白天闭门不出的人们似乎已经与外界隔绝,形成了一种孤独的景象。诗中的水衣滴落和屋檐滴水的描写,以及草花自发生长和野草顽强生长的对比,展现了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张仲蔚的隐居环境,进一步强调了与世隔绝的状态和幽居者的自由自在。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雨天的孤寂景象,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对孤独、自由和隐居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沉郁,给人一种寂静、深沉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闲花自发无劳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ǔ zhōng jì jì shān fǔ èr shǒu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cháng yè yǔ duō ní méi chē, bái rì bì mén rén jī shū.
长夜雨多泥没车,白日闭门人迹疏。
jiē xià shuǐ yī kàn shàng bì, tíng qián yán liū yù chéng qú.
阶下水衣看上壁,庭前檐溜欲成渠。
xián huā zì fā wú láo zhǒng, màn cǎo cóng shēng bù qiǎn chú.
闲花自发无劳种,蔓草从生不遣锄。
xiǎng jiàn yōu qī zhāng zhòng wèi, péng hāo rú shù sāi yuán lú.
想见幽栖张仲蔚,蓬蒿如树塞园庐。

“闲花自发无劳种”平仄韵脚

拼音:xián huā zì fā wú láo zhǒng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肿  (仄韵) 去声二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闲花自发无劳种”的相关诗句

“闲花自发无劳种”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闲花自发无劳种”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闲花自发无劳种”出自刘基的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