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花落书沉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鸟啼花落书沉沉”出自明代唐寅的《山水画》,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ǎo tí huā luò shū chén ch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鸟啼花落书沉沉”全诗

《山水画》
山隐幽居草木深,鸟啼花落书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书声何处寻。

分类:

作者简介(唐寅)

唐寅头像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山水画》唐寅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水画》是唐寅创作于明代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隐居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译文:
山隐幽居草木深,
鸟啼花落书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
不是书声何处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水隐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隐幽居,草木茂盛,鸟儿鸣叫,花朵飘落。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幽深的感觉,与现代人追求绿色生活、回归自然的理念相契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清幽山水的喜爱和对自然生态的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行人在山水中行走时的困惑。他们可能因为道路曲折、山势险峻而迷路,不知何处是归途。这种情景象征着人生的迷茫和困惑,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该如何前行。这一层意义上,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迷惘的感叹。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书声的向往和寻找。书声可以被视为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诗人借书声之喻,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在山水之间寻觅着书声,希望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启示。

总的来说,这首《山水画》通过对山水隐居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困惑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运用寥寥数语,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鸟啼花落书沉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ān shuǐ huà
山水画

shān yǐn yōu jū cǎo mù shēn, niǎo tí huā luò shū chén chén.
山隐幽居草木深,鸟啼花落书沉沉。
xíng rén zhàng lǚ duō mí lù, bú shì shū shēng hé chǔ xún.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书声何处寻。

“鸟啼花落书沉沉”平仄韵脚

拼音:niǎo tí huā luò shū chén ché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鸟啼花落书沉沉”的相关诗句

“鸟啼花落书沉沉”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鸟啼花落书沉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鸟啼花落书沉沉”出自唐寅的 《山水画》,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