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荣北第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辞荣北第开”出自宋代王珪的《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í róng běi dì kā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辞荣北第开”全诗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
议政西清贵,辞荣北第开
鲁冈天与寿,荀里世多才。
象告中台坼,峰惊半岳摧。
秋风嵩少路,箫鼓有余哀。

分类: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头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王珪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是宋代王珪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议政西清贵,
辞荣北第开。
鲁冈天与寿,
荀里世多才。

中文译文:
谈论政事在西边,清贵的地位。
离开荣华的北宅。
山鲁与天一样长寿,
荀里世间才华众多。

诗意:
第一首诗以太子太傅李康靖公的离世为题材,表达了对李康靖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中提到议论政事的地方在西边,象征着李康靖公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离开了荣华富贵的北宅,回归自然,与天地相长。诗人还赞美了李康靖公的才华出众,世间人多称颂。

赏析:
第一首诗通过对李康靖公的赞美,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寓意的意象,如“议政西清贵”以及“鲁冈天与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突出了李康靖公在政治之外的高贵和长寿之美。整首诗行严谨,字句简练,表达了对李康靖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第二首:

象告中台坼,
峰惊半岳摧。
秋风嵩少路,
箫鼓有余哀。

中文译文:
宫殿告示中台坼裂,
山峰受到惊扰,半山岳摧毁。
秋风吹过嵩山小路,
箫声、鼓声中流露出余哀。

诗意:
第二首诗以李康靖公挽联殿的坍塌为题材,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悲恸和哀伤之情。诗中描绘了中台坼裂、山峰摧毁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情,与此同时,秋风吹过嵩山小路,箫声和鼓声中也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感。

赏析:
第二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李康靖公挽联殿坍塌事件的哀悼之情。诗人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如宫殿告示中台坼裂、山峰摧毁,突出了事件的严重性和悲伤之情。秋风吹过嵩山小路,箫声和鼓声中流露出的余哀,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痛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了对事件的深深忧伤与怀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辞荣北第开”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tài zǐ tài fù lǐ kāng jìng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

yì zhèng xī qīng guì, cí róng běi dì kāi.
议政西清贵,辞荣北第开。
lǔ gāng tiān yǔ shòu, xún lǐ shì duō cái.
鲁冈天与寿,荀里世多才。
xiàng gào zhōng tái chè, fēng jīng bàn yuè cuī.
象告中台坼,峰惊半岳摧。
qiū fēng sōng shǎo lù, xiāo gǔ yǒu yú āi.
秋风嵩少路,箫鼓有余哀。

“辞荣北第开”平仄韵脚

拼音:cí róng běi dì kā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辞荣北第开”的相关诗句

“辞荣北第开”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辞荣北第开”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辞荣北第开”出自王珪的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