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惫力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跋涉惫力筋”出自宋代李廌的《送王仲求》,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 shè bèi lì jī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跋涉惫力筋”全诗

《送王仲求》
飘风非焚轮,触石生孤云。
逍遥王真人,行行傲世纷。
斋戒断荤臭,日诵浮屠文。
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
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
十年临池学,自许登右军。
谦谦卑自牧,处约人皆忻。
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
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
常闻释氏说,精进在殷懃。
红尘易汩没,跋涉惫力筋
不如巢华山,修炼如老君。

分类: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送王仲求》李廌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王仲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廌。诗中表达了飘风、孤云、王真人等象征性的意象,以及对修道者的崇拜和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飘风非焚轮,触石生孤云。
风在吹拂轮子,但不能将其焚烧;云在触摸石头上升起,独自形成孤立的状况。

逍遥王真人,行行傲世纷。
逍遥王是一个真人,他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间,超然傲视众生纷争。

斋戒断荤臭,日诵浮屠文。
他斋戒戒除肉食的腥臭味,每日诵读浮屠经文。

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
他身穿破旧的袍子游历江海,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伍。

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
他进行全真吐纳,使气息完整,头发垂下如银丝一般。

十年临池学,自许登右军。
他在池边学习十年之久,自信可以登上右军的位置。

谦谦卑自牧,处约人皆忻。
他谦逊谨慎地自我修炼,与他相处的人都感到快乐。

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
他的小船突然消失,使人产生深深的离别之情。

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
丈夫常常面临离别之境,儿女只能感叹着云云。

常闻释氏说,精进在殷懃。
经常听闻释迦牟尼的教诲,明白在修行中必须坚持殷勤努力。

红尘易汩没,跋涉惫力筋。
红尘世界很容易使人迷失,跋涉旅途使人筋疲力尽。

不如巢华山,修炼如老君。
与其沉迷于红尘世界,不如修炼成为像老君一样的仙人。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道者的赞颂和崇拜,通过描绘逍遥王真人的形象,表达了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人生理想。作者用风、云、斋戒、全真吐纳等意象,强调修行者追求纯净和超越凡俗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词以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形象和修行之道,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道家思想和修道道德的向往和推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跋涉惫力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wáng zhòng qiú
送王仲求

piāo fēng fēi fén lún, chù shí shēng gū yún.
飘风非焚轮,触石生孤云。
xiāo yáo wáng zhēn rén, xíng xíng ào shì fēn.
逍遥王真人,行行傲世纷。
zhāi jiè duàn hūn chòu, rì sòng fú tú wén.
斋戒断荤臭,日诵浮屠文。
bì páo yóu jiāng hǎi, chǐ yǔ hú háo qún.
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
tǔ nà quán zhēn qì, bìn fà chuí rú yín.
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
shí nián lín chí xué, zì xǔ dēng yòu jūn.
十年临池学,自许登右军。
qiān qiān bēi zì mù, chù yuē rén jiē xīn.
谦谦卑自牧,处约人皆忻。
piān zhōu hū yún cú, yù bān xīn yīn yīn.
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
zhàng fū zhòng jué bié, ér nǚ tú yún yún.
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
cháng wén shì shì shuō, jīng jìn zài yīn qín.
常闻释氏说,精进在殷懃。
hóng chén yì gǔ mò, bá shè bèi lì jīn.
红尘易汩没,跋涉惫力筋。
bù rú cháo huà shān, xiū liàn rú lǎo jūn.
不如巢华山,修炼如老君。

“跋涉惫力筋”平仄韵脚

拼音:bá shè bèi lì jī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跋涉惫力筋”的相关诗句

“跋涉惫力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跋涉惫力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跋涉惫力筋”出自李廌的 《送王仲求》,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