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应题作小秋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便应题作小秋霜”出自宋代李弥逊的《留题材曾丞道堂》,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yīng tí zuò xiǎo qiū shu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便应题作小秋霜”全诗

《留题材曾丞道堂》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留题材曾丞道堂》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留题材曾丞道堂》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阴翠竹销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具有浓郁秋意的景象。首句描述了翠竹的茂盛,将绿色的竹子与虚堂相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描绘了青山的壮丽景色,青山只露出一半,似乎要从竹墙之外延伸出来。第三句通过描绘阳光被竹子遮挡,消失在竹林的阴影下,形象地表达了白天的时光短暂。最后一句以“小秋霜”的形象隐喻了秋天的临近,预示着季节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对竹子、青山和白昼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的过渡。首句中的“阴阴翠竹”给人一种阴凉、清新的感觉,与虚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生机勃勃。第二句中的“竹外青山半出墙”使人感受到青山的壮丽和无限延伸的意象,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画面的层次感。第三句通过描绘阳光被竹子遮挡,消失在竹林的阴影下,给人以时光短暂的感觉,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易逝。最后一句以“小秋霜”暗示着秋天的临近,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抓住了人们对季节变化和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便应题作小秋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ú tí cái céng chéng dào táng
留题材曾丞道堂

yīn yīn cuì zhú xiāo xū táng, zhú wài qīng shān bàn chū qiáng.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qī chǐ lóng yá xiāo bái zhòu, biàn yīng tí zuò xiǎo qiū shuāng.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便应题作小秋霜”平仄韵脚

拼音:biàn yīng tí zuò xiǎo qiū shuā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便应题作小秋霜”的相关诗句

“便应题作小秋霜”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便应题作小秋霜”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便应题作小秋霜”出自李弥逊的 《留题材曾丞道堂》,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