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法记山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面法记山西”出自宋代曹勋的《食虀有作》,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n fǎ jì shān x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面法记山西”全诗

《食虀有作》
点化八珍爽,须烦一品虀。
付寒求瓮下,面法记山西
宫徵难忘味,膏梁勿遽迷。
终然调鼎手,深旨出扶犁。

分类: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头像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食虀有作》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食虀有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曹勋。这首诗词描绘了一道美味的食物,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赞美和对烹饪技艺的敬佩。

诗词的中文译文:
点化八珍爽,
须烦一品虀。
付寒求瓮下,
面法记山西。
宫徵难忘味,
膏梁勿遽迷。
终然调鼎手,
深旨出扶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道美味佳肴的烹饪过程和味觉体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烹饪技艺的崇敬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点化八珍爽,须烦一品虀。”表达了作者对这道美味佳肴的称赞之情。诗中的“八珍”指的是多种珍贵的食材,而“一品虀”则是指烹饪这道菜肴所需的特殊器具。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示了这道菜肴的高贵和独特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付寒求瓮下,面法记山西。”描述了制作这道菜肴的具体过程。其中,“付寒”指的是将菜肴放入冷水中,以提高其口感和质地。“瓮下”则是指将菜肴装入瓮中进行腌制。“面法记山西”则是指制作菜肴所使用的烹饪方法源自山西地区,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烹饪技艺的推崇。

下面的两句“宫徵难忘味,膏梁勿遽迷。”强调了这道菜肴的味道独特而难忘。诗人使用了“宫徵”这两个音乐调式的名称,以形容这道菜肴的口感和味道如同美妙的音乐,令人难以忘怀。而“膏梁”则是指人们不应该轻易迷失在美食的享受中,而应该保持理智和节制。

最后两句“终然调鼎手,深旨出扶犁。”表达了作者对烹饪大师的敬佩和对烹饪技艺深邃内涵的赞美。诗中的“调鼎手”指的是精通烹饪技艺的大师,而“扶犁”则是指犁田之人,用以比喻烹饪者的智慧和技艺。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示了烹饪技艺的卓越和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和对烹饪技艺的称赞,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烹饪大师的敬佩。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美食和烹饪的追求和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面法记山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í jī yǒu zuò
食虀有作

diǎn huà bā zhēn shuǎng, xū fán yī pǐn jī.
点化八珍爽,须烦一品虀。
fù hán qiú wèng xià, miàn fǎ jì shān xī.
付寒求瓮下,面法记山西。
gōng zhēng nán wàng wèi, gāo liáng wù jù mí.
宫徵难忘味,膏梁勿遽迷。
zhōng rán diào dǐng shǒu, shēn zhǐ chū fú lí.
终然调鼎手,深旨出扶犁。

“面法记山西”平仄韵脚

拼音:miàn fǎ jì shān xī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面法记山西”的相关诗句

“面法记山西”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面法记山西”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面法记山西”出自曹勋的 《食虀有作》,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