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寒饿全无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应寒饿全无力”出自宋代吴芾的《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īng hán è quán wú l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只应寒饿全无力”全诗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蝉噪园林处处同,此蝉鸣处颤春风。
只应寒饿全无力,吟不成声喙已穷。

分类:

作者简介(吴芾)

吴芾头像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吴芾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是宋代诗人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蝉噪园林处处同,
此蝉鸣处颤春风。
只应寒饿全无力,
吟不成声喙已穷。

中文译文:
在园林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蝉鸣,
这只蝉在鸣叫的地方随着春风颤动。
它只因受到寒冷和饥饿而失去力量,
无法吟唱,嘴喙已经变得沉默无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嘶鸣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蝉是夏季的代表性昆虫,它们的鸣叫在夏日的园林中随处可闻。蝉鸣是夏天的声音,也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标志。然而,在这个六月二十一日的早晨,诗中的蝉却因为寒冷和饥饿而失去了力量,无法发出声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和思考。蝉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也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和困扰。诗中的蝉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无法发声,喻示着作者在艰难的环境中难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无声的状态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困境和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蝉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蝉的鸣叫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表达的欲望,而失去声音的蝉则象征着困境和无助。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手法,反映了自己的心境和处境,唤起读者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共鸣。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微小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思索和感悟。它既是对蝉生命力的赞颂,又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只应寒饿全无力”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ù yuè èr shí yī rì zǎo xíng shí liù shǒu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chán zào yuán lín chǔ chù tóng, cǐ chán míng chù chàn chūn fēng.
蝉噪园林处处同,此蝉鸣处颤春风。
zhǐ yīng hán è quán wú lì, yín bù chéng shēng huì yǐ qióng.
只应寒饿全无力,吟不成声喙已穷。

“只应寒饿全无力”平仄韵脚

拼音:zhǐ yīng hán è quán wú lì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只应寒饿全无力”的相关诗句

“只应寒饿全无力”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只应寒饿全无力”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只应寒饿全无力”出自吴芾的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