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逐炉香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磬逐炉香尽”出自宋代徐照的《上封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ìng zhú lú xiāng jǐ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磬逐炉香尽”全诗

《上封寺》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分类: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上封寺》徐照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上封寺》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徐照的一次寺庙之行。他经过了漫长的旅途,历经千万步的辛劳,终于两天后到达了山脚下。在寺庙里,他听到了磬声随着香炉的燃尽而逐渐消失,同时听到了猿猴在雪中摇动树枝的声音。他回忆起过去曾因绘画而到过这里,不知是谁能够写下这次旅行的心情。最后,他再次离开寺庙,登上了高楼,看着农民耕作,目睹太阳升起。

赏析:
《上封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山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徐照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受。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作者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美妙。

首先,诗词以“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作者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这种辛劳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山寺的喜悦和舒缓。

接着,诗词通过“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这两句,将读者带入到山寺的氛围中。磬声随着香炉的燃尽而逐渐消失,猿猴在雪地中嬉戏,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活泼的画面。这些景物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还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

然后,诗词通过“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诗行的思考。作者提到自己曾因绘画而来到这里,但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记录这次旅行的心情。这种思索和无奈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实与纯粹。

最后,诗词以“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的描写,将视线聚焦在农民劳作和太阳的升起上。这种转折给予读者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体而言,徐照的《上封寺》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与舒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领略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共鸣与和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磬逐炉香尽”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àng fēng sì
上封寺

bù jīng qiān wàn xiē, liǎng rì zhì shān píng.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qìng zhú lú xiāng jǐn, yuán yáo shù xuě qīng.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xī céng yīn huà jiàn, shuí nǐ dé yín xíng.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yòu chū qióng lín gé, zhōng nóng kàn rì shēng.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磬逐炉香尽”平仄韵脚

拼音:qìng zhú lú xiāng jǐn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磬逐炉香尽”的相关诗句

“磬逐炉香尽”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磬逐炉香尽”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磬逐炉香尽”出自徐照的 《上封寺》,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